梅列區推廣“福林貸”服務鄉村振興側記
2018-12-29 10:25:01?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梅列區洋溪鎮飽飯坑村,是一個青山環抱、竹海飄香的美麗小山村。全村195戶808人,擁有毛竹林3500畝、杉木林500畝、生態公益林1900畝。 村民鄧毓榮正是這座美麗山村的其中一戶林農。這些年來,由于身體原因,他便把家中10多畝的毛竹山交給弟弟管理。 “若是能把自家毛竹山的便道拓寬,那么我們的冬筍和春筍的產量就能上去,收入會更可觀。”2016年9月,正為如何提高自家毛竹山收入而發愁的鄧毓榮,收到了一條好消息——毛竹山也能作為抵押物貸款。當月,鄧毓榮的弟弟便將家中10多畝的毛竹山抵押,獲得了10萬元貸款。 鄧毓榮獲得的貸款叫“福林貸”,是我市林業金融創新的又一成果。在“福林貸”推出之前,像他這樣的中小林農獲得貸款并不容易。 2014年,我市在全國率先推出15年至30年期的林權按揭貸款,解決了林業大戶貸款問題。然而,仍有90%以上山林林權分散在林農手中,但林農林權小額分散,銀行監管、處置難,致使90%以上的林權貸款授信集中在國有林場與林業大戶手中。 2016年9月,為進一步盤活一家一戶的零星分散林業資源,市政府與當地農商銀行合作推出普惠小林農的金融改革產品——“福林貸”,飽飯坑村則是第一個試點村。 “福林貸”模式比較簡單。飽飯坑村的做法是,經村民代表大會同意成立林業專業合作社,林農向銀行申請貸款,合作社對貸款進行擔保;林農以其自留山、責任山、林權股權等小額林業資產為合作社提供反擔保,并由合作社統一監管,林業站進行備案,委托村委集中處置;村委會以誠信為門檻,對村民的林權價值進行評估,并做好前期的授信建檔;農商行根據合作社的確認和授信建檔情況,對有需求的村民發放貸款。村民最高可獲得20萬元貸款,一次授信、年限3年。貸款月利率由之前的8.6‰降至5.54‰;符合林業貼息政策的,中央財政資金給予3%的貼息。 “現在看來,‘福林貸’很好也很方便,合作社確認一下,跑一趟銀行,一兩小時就能拿到錢還有貼息,我弟貸到款后,就把毛竹山的便道拓寬了,這兩年我們的收入明顯增加了。”鄧毓榮高興地說。 在推廣“福林貸”服務鄉村振興中,梅列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把開展普惠林業金融貸款作為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一項重要工作,堅持頂層推動,夯實基礎。在區級層面,由區分管領導主抓、區農林水利局牽頭負責,在鎮(街)、村層面,均安排專門的人員,發揮基層干部特別是村干部在推廣“福林貸”工作中的主力軍作用,按照先易后難、試點先行、分類對待、穩步推進的原則,區別輕重緩急和難易程度,穩步推進改革。 “‘福林貸’便操作、額度高、利息低、風險低。原先,我們村195戶,只有不足10%的農戶獲得銀行貸款。在2016年9月試點‘福林貸’后,原來貸款5萬元,要五聯保,時間最少一個星期,現在貸款10萬元只要合作社擔保,兩個小時之內就能拿到現金。原來貸款月息8.6‰,現在“福林貸”月息5.54‰,還另外享受每年3%的貼息。按貸款10萬元計算,林農每年能得到6000元左右的實惠。”飽飯坑村村主任鄧毓權告訴記者。 在兩年多的時間里,飽飯坑村已得到授信67戶,授信金額645萬元;已貸款45筆,共計448萬元,相當于村民人均貸款5500元。“福林貸”猶如一股活水激活了飽飯坑村的經濟發展。 改革有紅利,梅列區在飽飯坑村率先開展普惠制林業金融貸款試點成功的基礎上,又在陳大鎮砂蕉村推廣普惠制林業金融貸款業務,并作為全國林業廳局長會議現場參觀點。隨后,迅速在有條件開展“福林貸”的15個村全面推廣。 截至目前,全區15個村已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通過普惠制金融貸款事項,已有15個村成立林業專業合作社,已授信可放貸的有15個村,已發放貸款的有13個村,“福林貸”在全區共發放貸款212筆、放貸金額2113萬元。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