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儲銀行三明市分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系列宣傳
2019-02-13 09:09:15?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東南網三明2月13日訊 近期,部分大學生向網貸機構高息借款,用于各種不當消費,引發各類負面新聞,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校大學生應正確樹立理性消費觀念,警惕校園貸款陷阱。 什么是校園網貸 校園網絡貸款,即企業通過建立網絡借款平臺,利用大學生群體收入低、消費高、信譽強并且有以父母為代表的"第二還款源"的特點,開展相關"大學生網絡信貸"的金融信貸服務,特別針對在讀大專、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發放的學生貸款產品。 不良校園網貸帶來的主要風險 校園網貸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部分學生的短期資金需求。但是,如果大學生對其風險認識和防范不足,自身權益可能受到損害,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可能受到嚴重影響。不良校園網貸存在的風險包括: 一是越便捷,越便"劫"。一些網貸平臺在申請校園貸款時只要提供個人的學籍信息、家庭和朋友聯系電話、本人證件照片,"最快3分鐘審核,隔天放款"等博人眼球的廣告更是隨處可見。程序的簡單化在給申請者帶來方便的同時,也給別有用心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機。有的學生礙于人情關系、受騙"兼職"等原因,用自己的身份證件替別人辦理貸款。這種行為風險很高,因為一旦對方無力還款,剩余的債務就將由"被"辦理人獨自承擔。現實中,甚至出現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網貸平臺的審核漏洞,盜用多名學生身份信息辦理貸款的情形。 二是"低利息,高費用"。一些網貸機構以低息為幌子,后續變相收取高昂費用、違約金,使得無力還款的學生陷入"連環貸"的惡性循環。 三是擔保零要求,催款全方位。大學生大多數沒有獨立經濟來源,穩定還款能力比較弱。網貸機構為什么愿意向大學生發放貸款,并不要求提供擔保或抵押呢?細心的同學應該可以發現校園貸的申請過程不論怎么簡化,登記宿舍地址以及父母、朋友甚至輔導員電話等卻一個都不能少。一旦學生貸款還不上,一些網貸平臺并不會通過正常途徑追款,而是采用給父母、親友、老師群發短信、在校園里貼打字報,甚至安排人員上門堵截等威脅恐嚇的手段向學生催款逼債。 大學生如何防范校園"毒貸款" 青年大學生應充分認識"校園貸"的風險,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和理財觀念,拒絕不良網絡借貸。對門檻低、收益高等虛假宣傳保持高度警惕,切莫通過不良網貸平臺辦理"校園貸"而使自己陷入"高利貸""連環貸"的陷阱。 一是大學生應以學業為重,樹立科學的消費觀念,理性消費。目前在校大學生的學費、生活費等日常開支,通過國家獎學金、學校助學金、助學貸款,以及勤工儉學等途徑基本可以得到有效解決。校園網貸主要用于額外超前消費,這不利于沒有收入來源的在校學生量入為出,培養健康的消費習慣。如果確有提前消費需要,可向父母說明情況預支生活費,或者向同學朋友求助。使用分期付款消費時,應選擇信譽度較高的購物平臺。 二是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不參與、不宣傳違法違規"校園貸"活動。要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證件和其他個人信息,不要將證件借給他人使用。如果已經申請貸款,應盡量按時還款,切忌同時在多家平臺間互貸互還。對于已經陷入校園網貸陷阱的大學生,應當及時將困難向學校學生管理部門、輔導員報告,主動尋求幫助,穩妥處置相關問題,切勿越陷越深。對于受到不良網貸平臺暴力催收威脅的,要及時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下,向公安機關報警。 三是同學之間相互提醒,發現情況,及時報告。對侵犯學生合法權益、存在安全風險隱患、未經學校批準在校園內宣傳推廣信貸業務的不良網絡借貸平臺和個人,大學生應當應及時向輔導員或學校相關部門報告。同時,大學生更不應充當不良校園網貸平臺的"幫兇",為了蠅頭小利擔任其所謂"業務員",為其在校園內擴展業務提供幫助,影響大學生的良好形象,也將把自身和周邊同學引入困境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