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藥人在采集返野鐵皮石斛 東南網記者 蔡曉卿 攝 東南網三明2月18日訊(本網記者 蔡曉卿 文/圖)初春時節(jié),泰寧大山里空氣濕冷,只見兩名采藥人懸在繩索上,他們膽大心細,技藝高超,正在陡峭的崖壁上攀爬采集一種“仙草”——返野鐵皮石斛。13日,2019年福建省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媒體采訪團一行來到泰寧獅子山鐵皮石斛種植基地,大家紛紛被眼前的一幕所震撼。 鐵皮石斛,生于高海拔的半陰濕的山地巖石上,對生長環(huán)境要求非常苛刻,是傳統(tǒng)的名貴中藥,被譽為“中華九大仙草”之首,主要分布于中國安徽、浙江、福建等地。近年來,由于自然生長的鐵皮石斛越來越稀少,現在大部分的鐵皮石斛都是在大棚內種植,但藥效低、農殘超標等一系列問題也凸顯出來。隨著人們對養(yǎng)生越來越重視,野生鐵皮石斛成為了熱銷品。 “大棚里的鐵皮石斛一斤可以賣到幾十到上百元,但我們返野鐵皮石斛的鮮條市場價大約要4000到5000元一斤。”種植基地的負責人施燦說道。據他介紹,2000年,他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廣告專業(yè),輾轉于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直到2015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來到泰寧旅游,讓他愛上了這個小縣城。 泰寧屬于丹霞地貌,巖石富含多種礦物元素,是鐵皮石斛的重要產地,嗅到商機的施燦決定在懸崖上種植鐵皮石斛。他與當地的采藥人合作,將一些野生鐵皮石斛的種子通過人工組培成一棵棵石斛幼苗,再移植到松樹皮和羊糞鋪墊的溫床上,進行大自然的馴化。他們的種植基地位于泰寧世界地質公園的核心區(qū)域,這里常年平均溫度17度,種子植物1044種,森林覆蓋面積80%,形成于幾千萬年前的丹霞地貌,可以承接更多的雨水、腐質物和營養(yǎng),提供鐵皮石斛的生長。 鐵皮石斛的苗要在大棚里培育二年才能移植到懸崖上,在懸崖上生長三年后就可以采摘了。這種返野生鐵皮石斛,成活率僅10%。前期投入大,收益慢,施燦卻十分看好這個市場,他稱之為“等風來”。他希望,自己的企業(yè)借助互聯網+旅游、互聯網+林下經濟的模式,將鐵皮石斛采摘、旅游以及石斛文化融合在一起,讓更多的人走進泰寧,了解鐵皮石斛的獨特魅力。 據了解,泰寧鐵皮石斛原生態(tài)種植始于2011年,至今全縣崖壁原生態(tài)栽植企業(yè)達6家,種植專業(yè)合作社4家,帶動農戶132戶。泰寧鐵皮石斛原生態(tài)種植基地面積近萬畝。主要產品有泰寧鐵皮石斛的鮮條、楓斗、榨汁、切片、磨粉、石斛牙膏、石斛泡酒等石斛初加工產品,年產值約3億元。 近年來,泰寧縣采取有力措施,助力這一特色農業(yè)產業(yè)發(fā)展。通過不斷加大政策、資金、技術扶持力度,積極打造區(qū)域“泰寧鐵皮石斛”金字招牌,2016年12月,泰寧鐵皮石斛被列入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名錄;2017年12月《地理標志產品泰寧鐵皮石斛—福建省地方標準》出臺;2018年4月成功申報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據泰寧縣林業(yè)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泰寧將逐步擴大鐵皮石斛崖壁種植面積,開發(fā)更多石斛產品,利用招商平臺引進外界大企業(yè)投資建設基地和深加工廠,逐步實現泰寧鐵皮石斛規(guī)模化、產業(yè)化發(fā)展。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