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化:紅色傳承 綠色發展
2019-03-15 11:35:07方煒杭?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劉才恒 攝) 東南網3月15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方煒杭 通訊員 劉才恒 攝) 三月中旬,寧化縣淮土鎮鳳山村翠滿丘壑,生機綿延。村里,紅色遺址正在修復,游客學子陸續前來。 “習近平總書記的話,堅定了我們綠色發展的信心和決心。”鳳山村村主任王興華激情滿懷。 鳳山村是中央蘇區東北戰線上的戰略要地,榮列三明市第二批“中央紅軍村”。 如今,村里散布著紅軍戰士當年宿營的紅軍街、紅三軍團第四師司令部駐地松竹居大門、紅軍醫院、紅軍井、列寧小學等,組成一個少見的紅色遺址群,靜靜追憶著歷史。 十年前,這里卻是“山光、水濁、田瘦、人窮”。 寧化7年前被列為我省一類水土流失治理重點縣,全縣水土流失面積54萬畝,占縣域總面積的14.8%,以紫色土流失面積大而集中、流失程度強烈、治理難度大而著稱。而地處寧化西部的淮土等鎮更是難上加難。 淮土鎮黨委宣傳委員邱海騰告訴記者,這些年,鎮里全面推行“以電代柴”直補農戶的政策,同時,大力發展油茶種植,力爭治荒與致富同步。 村里的茶油品質好,一公斤均價比外地貴20元,大家種植積極性特別高。去年,為抱團做大,鳳山村黨支部書記王興楷帶頭成立合作社,注冊“淮鄉”商標共同使用。制定美麗鄉村規劃,村里還在觀光道沿線種植蓮子,同步發展紅色旅游與農業產業。“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新時代鳳山村的使命就是一起奔小康,一個不掉隊。” 產業逐漸集聚,幾名外出能人回村辦起了服裝和箱包加工廠,幾十名老人和婦女實現在家門口就業,一人一月增收一兩千元。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