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志愿者的文化生活
2019-04-17 11:18:36?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劉必玲指導孩子尋找正確口型。 ●三明日報建寧記者站 黃平柳 肖開涯 文/圖 4月8日,下午4時50分,像往常一樣,建寧縣文化志愿者劉必玲準時來到位于縣宣傳文化中心的公益合唱班。 “5點孩子們就來上課了,我需要提前10分鐘到課堂,先打開窗戶通通風,調試好鋼琴和麥克風的音效,把準備工作做好。”劉必玲告訴我們,公益合唱班從2013年開班,到現在已經連續舉辦7個年頭了。 從“群眾演員”變成“正規軍” “我從小對聲樂就很感興趣。”劉必玲說,學校舉辦的大小活動,她都會積極參加,爭取表演機會。久而久之,文藝方面的突出表現讓她在高二開始就有機會參加縣文化館舉辦的系列公益性活動。 自從她17歲與縣文化館“接上頭”以后,從未間斷過。即使是大學期間,劉必玲也會利用寒暑假的閑暇時間參加活動,鍛煉自己的同時,也為建寧縣的公益文化服務。 1999年從三明師專音樂系畢業后,劉必玲成為了建寧縣均口中學的一名音樂教師。她在成為一名教師的同時,也光榮的成為了縣里的文化志愿者。“從‘群眾演員’變成‘正規軍’的時候,心里別提有多開心了。”劉必玲笑著說,她工作后參加的第一場文化活動是縣里舉辦的科技衛生文化“三下鄉”活動,演出地點在均口鎮的半寮村。 半寮村地理位置偏遠,交通不便,加上當時經濟條件的限制,舞臺道具簡陋,編排的節目相對也比較粗糙,但是一點也沒有影響老百姓的熱情。“節目還沒有開始,觀眾席已經坐滿了,外沿也被圍得水泄不通。”劉必玲說,這其中,有很多老百姓是打著手電筒,走了幾里山路趕來看節目的。 百姓的熱情,在不斷地感染著演員們,每演完一個節目,臺下總會傳來熱烈的掌聲。“他們的支持與喜愛,讓我異常感動,感覺付出是值得的,特別有意義。”劉必玲說,在那個時候,她就在心里暗自下定決心,只要有需要,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文化志愿服務,為百姓帶去更多更好的節目。 劉必玲正在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這個諾言。到目前為止,20多年時間過去了,她參加省、市、縣舉辦的大大小小公益性活動累計已有460多場,為群眾帶去了許多歡樂。由于表現突出,2017年,她被評為三明市優秀文化志愿者。 “只要還有一個學生愿意學” 一個縣城的文化志愿服務隊是由許多個體組成的。“只做好臺上表演還遠遠不夠。”劉必玲說,隨著縣里文化志愿“主力軍”年齡越來越大,還是要培養更多的“新生代”力量。這個想法與縣文化館館長寧萍不謀而合。 在縣文化館的支持下,2013年,劉必玲與另兩名縣文化志愿者一起開辦了建寧縣首個公益合唱班,免費為孩子們進行聲樂培訓。“為了讓更多的孩子知曉,并參與到其中來,我們除了去學校宣傳,還利用周末時間到城區及各個鄉鎮宣傳。”劉必玲說,讓她們感到意外的是,免費培訓并沒有帶來好效果,許多家長更愿意把孩子送去有償的舞蹈班、美術班。 那一年,最終報名參加合唱團的學生只有29個。培訓期間,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掌握樂譜和樂感,一個學期下來都是反復地教那么幾首歌,因為枯燥乏味,很多學生堅持不下去,中途退班。 一腔熱情被打擊得所剩無幾。學生越來越少,老師也堅持不下去。在隨后的幾年時間里,另兩名老師陸續退出,只有劉必玲一個人還在堅持著。“只要還有一個學生愿意學,我就會一直教下去。”劉必玲說,讓她略感欣慰的是,這幾年合唱團的學生都能穩定在20人左右,這其中大部分的孩子對聲樂比較感興趣。 除了開辦免費的聲樂班,劉必玲還參與到了縣文化館舉辦的公益主持班、公益朗誦班的隊伍中。 除此之外,為了給年輕人更多的鍛煉機會,這幾年她正從臺前轉向幕后。 沒有出現在舞臺上,劉必玲一定在幕后。編排節目,臨時化妝師,充當救急隊員……哪里有需要她就去哪里。“在臺前還是幕后不重要,重要的是,付出具有同等重要的價值。”劉必玲笑著說。 這么多年來,除了老師這個身份外,文化志愿服務者成為了劉必玲人生中另一個重要的標簽。“演出,為我平凡的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讓我的人生更加有意義。”劉必玲感慨地說,今后她會繼續發揮自己的光和熱,爭取讓建寧縣的文化活動開出更絢爛的花朵。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