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世煌:鉗工的工匠心
2019-05-09 11:54:43?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東南網5月9日訊(福建日報 許琰) 精雕細琢,全憑手頭功夫。在機械制造業中,鉗工是確保品質的關鍵一環。在高精度的要求下,他們用指尖感受零件咬合,把誤差控制在毫厘之間。 在廈工(三明)重型機器有限公司有一位這樣的“能工巧匠”,他就是總裝分廠推土機裝配班班長黃世煌。 黃世煌是泉州惠安人,父親早年間作為援建工人在鑄鐵廠擔任造型工,受父親影響,從小他就對機械興趣濃厚。初中畢業的他,因為喜歡機械,報考了福建省機電技校鉗工班,3年的專業學習,為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還沒畢業多家公司就向他拋出了“橄欖枝”。 最終他選擇留在三明,進入廈工三重成為一名鉗工。當時,設備都沒有液壓裝置,每道工序都要依靠人工完成,鉗工是名副其實的重體力職業,面對繁忙的生產、巨型的零件,黃世煌沉在車間,仔細看用心學,師傅做一遍他學一遍,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是家常便飯。 “裝配機械是基本功,能解決故障才是好鉗工。”這是上班第一天,師傅對他提的要求,也是他一直踐行的標準。 2010年,公司一臺出口馬來西亞的翻拋機出現故障,由于遠在海外,公司設計部門無法掌握機器的實際狀況,大家在廠區圍著同款機器毫無頭緒,偶然經過的黃世煌看到這一幕,心生好奇的他上前詢問,了解了故障問題后,依據經驗他判斷是制動系統故障,他建議當地用戶檢查電磁閥后,果然發現內部線路損壞,問題很快解決,他的專業得到客戶的肯定。 一份工作機械性地重復20年很枯燥。然而黃世煌卻用自己的方式,在枯燥中尋找樂趣。壓路機、推土機、翻拋機……每經手一個新機械,他都覺得是一種挑戰,樂在其中。 鉗工是個技術工種,倒角、畫線、挫配,每道工序皆是學問。在公司新產品平地機剛推出的時候,黃世煌和工友們要將直徑200多毫米的軸承裝進機器,由于軸承太大,只能用銅棒敲打,不僅辛苦,還經常敲壞,一個軸承就價值2000多元。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損失,黃世煌依靠經驗琢磨出了一套液壓工裝,使用后僅靠手,就能將軸承壓進機器,大大提高了裝配效率。 工作多年,黃世煌立足崗位先后自主設計了排氣工裝、壓軸套工裝、壓齒輪轂軸承工裝等各類輔助工具,解決了生產中的諸多難題。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