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叫“水晶燒賣”
2019-07-17 09:49:37游慶輝 肖首洲?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東南網7月17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游慶輝 通訊員 肖首洲 林珍文/圖) 每天6時許,王景熙便來到作坊里,用面粉做燒賣皮,然后送往離作坊僅數米遠的沿街燒賣店。店鋪員工圍坐在一起,在燒賣皮上放入粉絲和肉丁,再輕輕一旋,燒賣就做成了。一個個燒賣透明如水晶,被稱為“水晶燒賣”。 王景熙每天平均要做1萬個燒賣,節假日更多。熱氣騰騰的燒賣端上桌,夾一個蘸上豆豉油,咸甜鮮醇,齒頰留香。 據王景熙介紹,沙縣燒賣源自宋元時期北方燒賣蒸制品。他爺爺王元增就是燒賣制作師傅,1920年開了切面店,古法南烹,獨具特色。王元增成為北方山西太原王氏燒賣在沙縣的第一代,后來傳給王景熙父親王椿生,傳承至今。王景熙一直堅持傳統制作工藝,并不斷創新,2009年申報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沙縣小吃燒賣技藝傳承人;2014年,王景熙被沙縣人民政府授予“沙縣小吃技藝傳承人”。他的燒賣也被中國烹飪協會認定為“中華名小吃”。“水晶燒賣”只是眾多沙縣小吃中的一種。沙縣小吃產業不斷發展過程中,王景熙夫婦也為沙縣小吃產業發展作出積極貢獻,曾代表沙縣小吃到臺灣、澳門參加推介會,并被派往釣魚臺國賓館、全國人大機關食堂展示廚藝。 ①蒸出來的燒賣晶瑩剔透。②店里每天都要3個人來包燒賣。③王師傅的燒賣店,每天都是人氣火爆。④王師傅制作的燒賣皮,猶如紙巾一樣薄。⑤不銹鋼管不斷地擠壓,壓出長20多米、薄2.5毫米的燒賣皮。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