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運動,成了孩子們的一種習慣
2019-10-25 10:31:56王帥?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東南網10月25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王帥 文/圖)十年前,三明市梅列區學校就開始了陽光體育特色教學和每天一小時運動。學校開發出適合小學生的足球校本教材,構成陽光體育課程系列。“一校一品”“一校多品”陽光體育,各校課間操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點創編校內自編操,形成每天“一操一跑”體育教育模式。體育學習共同體是所有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帶著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共同學習。學生按照共同喜好友情分組,也可以按學生能力層次分組。名師示范引領,全區體育教師抱團集智、互學互幫、共同成長。全區21所學校中16所學校有足球場。 今年,省教育廳把全省學校體育工作推進培訓班放在了三明市梅列區,來自全省各地的體育教學專家、中小學分管領導和體育老師代表現場觀摩了梅列區體育課堂教學。 “這樣的安排,既是對梅列中小學體育教學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對梅列體育教學成績的一種肯定。”省教育廳體衛藝處負責人陳麗紅說,多年來,梅列區的中小學體育教育不論是課堂教學還是科研成果都走在了全省前列。 今年的三明市中考體育成績,梅列區考生的優秀率達89.79%,連續多年位居全市前列。 “對于這樣的成績,一點都不意外。”三明市教育局局長陳興說,早在十年前,梅列區的學校就開始了陽光體育特色教學和每天一小時運動,每個孩子都熱愛體育,運動成了孩子們的一種習慣,考試成績反而沒那么重要了。 陽光體育校園每天一小時運動 洋溪小學是梅列區規模最小的學校之一,全校學生僅399人。 走進洋溪小學,隨處可以感受到濃烈的足球氛圍:標準的足球場、貼滿走廊的足球繪畫、與足球相關的黑板報、如火如荼的足球聯賽。一個足球在腳下,每天每個孩子的臉上都洋溢著自信健康的微笑。 “5年前,學校就把足球確定為本校陽光體育的教學內容,并創編了第一套足球操。”副校長羅鳴桄說,學校已經開發出適合小學生的足球校本教材、“體育、藝術2+1項目”認定校本教材和足球操、足球單項、團體項目比拼以及中高年級五人制足球班級聯賽等教材,構成了陽光體育課程系列。 如今,每個周二、周四的課間操時間,400多名師生齊做足球操已經成為洋溪小學的一大特色景觀。 十幾公里外,陳大中心小學每天的啦啦操令人賞心悅目。學校體育教師余蓉蓮說,學校的三名體育老師都是健美操專業,他們結合自身特色把啦啦操確定為特色陽光體育教學內容,已經堅持多年了。 多年的堅持也讓這兩所學校收獲了成績。洋溪小學足球男女校隊已經連續三年在省市區的足球聯賽中取得優異成績,陳大中心小學在全國啦啦操聯賽中,獲得第一名一次、第二名一次。 第一實驗學校的古詩操、洋溪中學的健美操、實驗小學的寫字操、東新小學的舞蹈操、群英小學的武術操……“每天一小時運動,十年的培育,梅列區已形成校校有運動品牌,年段有運動特色,班班有運動項目的體育教育格局。”梅列區教育局體衛藝股負責人范金英說,近10年來,全區學校持續開展的“一校一品”“一校多品”陽光體育,各校課間操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點創編校內自編操,形成了獨具梅列學校特色的每天“一操一跑”體育教育模式。 名師引領教與學抱團共同成長 葉瑞華,梅列區教師進修學校的高級教師,體育名師工作室領銜人。 18歲那年,葉瑞華作為三明師專第一屆專業體育生,在經過系統、專業的體育專科學習后,來到泰寧一中擔任一線體育老師。1995年,她又帶著科學、完備、豐富的體育教學經驗,來到了梅列區教師進修學校,繼續她的專業體育教研之路。這一待,就是24年。 2016年,已到退休年齡的葉瑞華再次接下了一個重擔:擔任梅列區體育名師工作室領銜人。 上任伊始,葉瑞華就提出了體育學習共同體的概念。“體育學習共同體是所有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帶著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共同討論學習。它可以按學生共同喜好友情分組,也可以按學生的能力層次分組。”葉瑞華說。 三明市第八中學體育教師王鍵是名師工作室的成員,也是第一次接觸學習共同體的老師。“那一次,葉老師帶領各校學科帶頭人來我們學校上了一節‘耐久跑’課。葉老師將學生隨機劃分成八個小組,人數、性別、能力都不相同。教師布置任務,由不同學生擔任組長,將老師布置的任務分階段完成。一節枯燥的‘耐久跑’課,讓學生瞬間活躍起來,每個人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王鍵對這種引領做法和效果記憶深刻。 葉瑞華要求每一位名師工作室的成員都要帶領一名或幾名體育老師,幫助其備課、聽課等,充分發揮名師的輻射示范引領作用,形成全區體育教師抱團集智、互學互幫、共同成長的局面。 打造一支支健康、陽光、優秀的體育名師隊伍是葉瑞華多年的心愿。去年,葉瑞華吸收9名工作不滿三年的新教師進入名師工作室,“發揮最后一點光和熱,再帶一批人出來”。每周,葉瑞華都會組織老師進行教學研討。每學期,葉瑞華都會主持召開全區新教師教學比武大賽,為這些剛剛入職的新老師提供業務展示和提高的平臺,促進他們更快成長。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葉瑞華帶領下,一批體育教師茁壯成長。如今,工作室已有1人被認定為市學科帶頭人,4人成為市骨干教師,6名新教師成為區學科帶頭人,8人成為區骨干教師。去年12月,國家教育部網站公布全國學校體育教學、訓練、競賽及條件保障體系建設優秀改革成果名單,全省6所學校7項成果上榜。其中,葉瑞華團隊獨攬2項大獎。對此,從事了一輩子體育教學的葉瑞華說:“體育教育,同樣需要一種情懷。” 投入到位設施保障培養好老師 相較沿海發達地區,山區學校由于“投入有限”,在體育軟硬件方面的短板會更加明顯,但是這種情況在梅列看不到這種“落差”。 陳大中心小學是梅列區僅有的三所農村校之一,學生不足400人。但是,當我們走進學校發現,雖然學校規模不大但該有的體育設施一點都不少。標準的足球場、籃球場、乒乓球室一應俱全,各種體育器材一樣不差。 “雖然經費有限,但我們對體育教育的投入一點都不會吝嗇。近三年來,梅列區在體育教育的投入已超過千萬元。”梅列區教育局負責人說,全區21所學校中16所學校有足球場,各校均鋪設塑膠跑道,體育器材均按國家Ⅰ類標準配備,為學校開展各項體育運動提供了基本設施保障。 在培養體育教師方面,除了名師工作室的示范引領,區教育在評獎評優以及提拔任用人才方面把體育教師平等列入考核,近兩年來先后6名體育教師脫穎而出,成長為校長、副校長、校長助理。“體育教師地位和待遇的提高,極大地調動了體育老師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這位負責人說。 多年努力,一批好的、合格的體育教師茁壯成長,近年來參加全國、省、市各級各類比賽課,有146人次獲獎,其中全國、省級獎83人次,市一等獎63人次,并連續三屆獲得三明市教師技能大賽小學、初中一等獎第一名。 “2016年以來,梅列區新增體育老師25名,每次招錄都會出現報名人數爆滿的情況。”陳興說,到梅列當體育老師已經成為我省各大院校體育專業畢業生的首選。 背景一:必考項目 2016年,教育部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首次提出“體育成為中考必考項目”的要求,并對初中升學考試中體育考試所占分值權重、考試方法和內容等進行改革,進一步提高體育與健康學科地位。 2018年5月,《2021年福建省初中升學體育考試指導意見》正式實施。其中筆試內容設置,主要針對學生缺乏對健康理念、體育保健、健身基本知識的理解與運用的問題,著力增強學生對運動損傷、一般自我救護、體育保健及日常科學鍛煉等實用知識的儲備,切實提高學生在遇到意外傷害事故發生時解決問題的能力。設置體現《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關于“運動的參與、運動的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能力”等4項要求。考試方法中對抽考部分的設置,主要是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 面發展的意見》( 國 辦發〔2016〕27號)關于“加強健康知識教育,注重運動技能學習,讓學生熟練掌握一至兩項運動技能”的要求,同時考慮到學生差異化發展及興趣不同等因素,采取“基礎為主、較低難度”的模式,促進學生多元化運動學習,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背景二:主要目標 根據現階段的實際情況,力爭到2020年,我省學校體育的辦學條件場地、設施、器材總體達到 國家標準,逐步配齊體育教師、開齊開足體育課程,形成學校體育持續發展的保障機制;體育課時和鍛煉時間切實保證,教學、訓練與競賽體系基本完備,體育教學質量明顯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基本養成,運動技能和體質健康水平明顯提升,《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數據上報率達100%,合格率達80%以上,良好率達40%,優秀率達20%,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建成科學規范的學校體育評價機制。 背景三:必修科目 1.體育與健康知識2.基本活動類/田徑類3.體操類4.球類(籃球、足球、排球)5.民族民間傳統類(武術、跳繩) 選修類(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具體項目) 1.球類:乒乓球、羽毛球、棒球等2.水上類:游泳3.民族民間傳統類4.新興體育運動類5.韻律活動類:韻律操、舞蹈、健美操等6.必修內容的提高與拓寬等(陳旻采集整理)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