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暖人心 點贊“新三明” ——在滬“小三線”三明建設者回鄉聯誼活動見聞 12月4日,天朗氣清。在古色古香的三明動車站,一群老人正在依依惜別,他們要從三明這個“第二故鄉”,回到自己的家鄉上海。 “三明變化真大,我都快不認識了!”“這趟旅游,我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短短五天四晚的相聚,讓老建設者們深刻體驗到了三明的發展變化和風土人情。 “我們剛到那年,三明好小的咧,現在大多了,道路也拓寬了,不一樣咧!”孫月華19歲就隨廠遷到三明工作和生活,她記得,剛到三明第一天,天上下著雨,坑坑洼洼的路面,變得更加泥濘,大家不得不提起褲腳走路。 在王曙建的記憶里,上世紀70年代的三明,樓房矮、商店少,不像一座城市。即使到了1998年,他離開三明時,整座城市看起來依然有些老舊。“這趟來旅游,我看到不論市區還是縣城,到處都是高樓,商場也多,感覺三明又新又美。” 最讓老建設者們難忘的,還是故鄉人。“三明不愧為最早的全國文明城市,對我們這些老人很熱情,服務很暖心。”原三明紡織廠黨委書記嚴筱莉說,每到一處景區,入口都懸掛著紅色的歡迎條幅,還舉辦專門的迎接儀式,大家很感動。 熱情周到的服務,讓今年69歲的顧明想起了他剛到三明時的情景。1968年,顧明一行8人從上海乘火車到三明。當晚7時左右,他們一下車,就見到了專門迎接的三明專員。 顧明回憶,初次見面時,專員們一邊緊緊握住他們的手,一邊說:“感謝你們從大上海趕來三明支援建設。”這句樸實簡單的話語,讓顧明感動了許久。41年后,他們再次回到三明,依然受到了當地人民的熱情迎接,很感動。 “我們享受到了許多優惠政策,感謝市委市政府對我們的關懷。”今年68歲的李小妹說,11月30日正好是周六,本是休息日,但為了解決十幾位老建設者的醫保問題,有關部門特地安排工作人員上班,專門為大家提供服務。 旅途中,老人們會心愉悅的笑臉,是最好的褒獎。據市文旅局工作人員陳潔卿介紹,聯誼活動前,市文旅局、承辦旅行社及所到縣(市、區)就提前做好了交通、食品、衛生安全等相關保障工作。此外,市衛健委還安排了醫護人員隨團做好醫療保障服務,確保老人旅游團出行“萬無一失”。 “只要身體允許,我們一定再回三明看看。”“必須呼吁親朋好友來咱們三明旅游。”……冬日暖陽下,濃濃的故鄉情,暖暖的故鄉人,讓老人們深切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三明日報記者 盧素平)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