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7:50,從沙縣城區開來的第一班公交車準時駛進小吃產業園,10多位在園區各企業上班的職工陸續下車,開始忙碌的一天。 “以前上下班都很不方便,要么騎車,要么只能走很遠才能坐到公交車,費時又費力。現在,公交車開到‘家門口’,這么冷的天氣上班,又暖和又方便,真是太好了。”在沙縣小吃中央廚房上班的羅大姐欣喜地說道。 沙縣小吃產業園于今年5月竣工并投入使用,現已吸引7家小吃產業鏈關聯企業入駐,涵蓋沙縣小吃中央廚房、小吃調味品、板鴨休閑食品及禽蛋深加工等領域,年產值預計可超3.1億元。園區及周邊企業共有職工近500人,但由于地處城郊且為新建園區,公交線路尚未覆蓋、原有公交站點距離遠,交通成了企業和職工頭疼的“難題”。 “交通不方便,讓企業在招工的時候常常碰壁,不少工人聽說這么遠,都不愿意來。”剛入駐園區不久的醉有才餐飲有限公司總經理顏發輝說道。 企業有需求,政府加緊辦。在走訪調研了解企業需求后,沙縣金古空港開發區、沙縣小吃集團等部門從企業最急最盼的事情入手,積極回應職工出行訴求,通過與縣公交公司對接,協調制定科學的公交運營線路,最終確定在上下班高峰期,將5路公交車線路停靠站點延伸至小吃產業園,一天運行4趟,從而解決職工的出行“難題”。 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特別是“訪企業、解難題、促‘六穩’”專項行動以來,沙縣在“媽媽式服務”基礎上,通過建立部門聯動、難題交辦、辦結反饋、定期通報等制度,切實為企業排憂解難;同時,針對企業反映集中的分割產權、用工、融資等問題,研究制定出臺“3+1”主導產業的“一業一策”及專精特新企業“一企一策”,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截至目前,全縣共收集到80家企業提請解決的問題123個,已解決楚興藥業商標注冊、博士鴨產業鏈項目聯合預審等問題66個。 (三明日報沙縣記者站 許琰)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