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日報記者 朱丹宇 “成為一名市人大代表,將人民的意愿帶到大會上,這既是一種自豪,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林秀鑾是永安市第一中學的化學老師,也是三明市第十三屆人大代表。作為老師,她誨人不倦、有教無類;作為市人大代表,她牢記使命、認真履職,積極為全市教育事業建言獻策。 2002年,在家鄉寧德古田教書的林秀鑾追隨在永安工作的愛人來到永安一中,擔任高中化學老師。新的教學環境、學生、同事,讓林秀鑾感到既興奮又擔心,開心的是自己終于能與愛人團聚,擔心的是自己不能適應新環境。好在學校考慮到新老師的顧慮,為他們配備導師,指導他們迅速適應本校的教學模式和要求,林秀鑾很快進入了狀態。 2014年,林秀鑾第一次帶實驗班,這對她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與其他學生相比,實驗班的學生‘腦洞’更大。作為老師,我們更多時候是聽學生說,而不是自己一個人唱‘獨角戲’。”林秀鑾說。 在化學課堂上,學生經常會接觸到不同物質之間的化學反應,而反應條件不同,即使反應物不變,反應結果也截然不同。因為有些化學方程式不在高中課本教學范圍,就會有學生對課本內容產生質疑。這時,林秀鑾會耐心為他們解答,鼓勵他們大膽提出質疑,使課堂教學更加活躍。 2017年,林秀鑾當選三明市第十三屆人大代表,新的身份對她來說又是一個考驗。“以前我只需要打理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現在我必須開闊眼界,關注整個教育系統的大小事。”林秀鑾說。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和“二孩政策”全面放開,適齡入園兒童數量增加,城鎮普惠性幼兒園學位緊張,幼兒園“大班額”現象突出。林秀鑾對此深有體會,她的同事為了能讓孩子讀上公辦幼兒園,不惜花大價錢購買學區房,凌晨就在幼兒園門口排隊搖號,教育資源供給明顯不足。 對此,在市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上,林秀鑾提出《關于加快推進三明市城鎮普惠性幼兒園建設的建議》,希望政府做好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的規劃和建設,加強監督和管理,保障公辦幼兒園教職工編制,擇優吸引社會資本投入。 除了教育行業,林秀鑾還把目光投向醫療領域。 多年來,單一疾病經費包干治療、包干經費不足等問題困擾著老年人看病就醫。林秀鑾對此提出《關于修改病人住院治療現行有關醫保規定的建議》,建議三明市政府有關部門在制定醫保規定時多為病人著想。 對此,市醫療保障局在分析總結2018年度基金打包支付運行情況和C-DRG收付費運行情況的基礎上,結合新一輪價格調整政策與前期發現的主要問題,對CDRG的收付費標準進行進一步細化與調整,并將C-DRG體系與薪酬績效改革緊密結合,修訂完善相關政策,不斷提高基金使用效益,推進實現以“治已病為中心”轉向“治已病與治未病”并重,最終向“以健康管理為中心”模式轉變。 談及即將召開的市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林秀鑾表示將把關注點放在師資隊伍建設上。由于近兩年永安一中有大批教師退休,做好新老教師的銜接工作至關重要。“新老師上崗的前五年很關鍵,這期間形成的教學模式、教學習慣將決定他們今后的教學質量。”林秀鑾說。 不論是老師還是人大代表,在林秀鑾看來都是為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她以工作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詮釋了一名教育戰線上人大代表的職責,展現了一名基層人大代表的風采。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