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日報記者 李遠明 擁有正高級教師、省特級教師、省中小學教學名師、省學科帶頭人,以及省、市、區三級名師工作室領銜人等一系列“頭銜”,梅列區教師進修學校的初中語文教研員劉菊春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老代表”。 從教32年,劉菊春在CN刊物發表近百篇教育教學論文,并出版專著《我從課中來——初中語文教與思》,教研成果斐然。她也是梅列區第七屆、三明市第十一屆和第十三屆、福建省第十二屆人大代表。 作為人大代表,劉菊春始終關注教育,認真調研、勤于思考,積極為三明乃至福建的教育鼓與呼。她撰寫了《關于強化網吧、游戲機室規范管理的建議》《關于辦好家長學校、加強家庭教育指導的建議》《關于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推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建議》《關于加快解決中小學男教師儲備嚴重不足問題的建議》《關于完善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評價標準的建議》等10多件建議,被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吸納,為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二孩政策的放開,對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的需求急劇增加。然而,我市各縣(市、區)沿用2012年的編制數長達6年未變,導致中小學幼兒園教師隊伍存在嚴重的整體性超編和結構性缺員問題。劉菊春看在眼里、急在心頭。在市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上,她撰寫了《關于全力保障我市中小學教師編制需求的建議》,提出相關部門應出臺相應政策,盤活編制存量,加大市、縣兩級事業編制統籌配置力度,優先保障教職工編制。 建立區域內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總量控制、動態調整”機制,全面推行“縣管校聘”制度,探索實行“核定事業編制+人員總量控制+政府購買服務”管理,健全城鄉中小學教職工編制調劑機制……一項項舉措的出臺,相關部門多渠道緩解了中小學教師剛性缺編和結構性缺編問題,較好地滿足了教育教學工作的迫切需要,這也讓劉菊春化憂為喜,甚感欣慰。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近年來,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市區基礎教育學齡人口出現了逐年增長趨勢,這給梅列區帶來前所未有的學位壓力。為此,劉菊春提出《關于加快梅列區中小學新建、擴容步伐的建議》。 緩解市區學校學位不足問題,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相關部門結合市區發展實際,進一步優化市區基礎教育布局規劃,督促推進2019-2020年擬規劃新建貴溪洋中學、小學,三明紡織廠地塊新建小學,三明八中擴建,洋溪中學重建,以及三元區新建下洋小學、沙洲路小學、遷建東霞小學等項目的組織實施,努力解決學位缺口問題。 關注教育、枝葉關情。眼下,劉菊春又在為市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忙碌,撰寫《關于依托閩西南基礎幫扶平臺,促進山區中小學教師成長的建議》。 “為教育鼓與呼,我甘之如飴,我寂靜歡喜。”劉菊春就這樣享受著為教育鼓與呼的全過程。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