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三明12月31日訊(通訊員 林隆茂)“我們村的毛竹林面積大,全村80%的農戶都在經營竹林,竹子是村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高溫高濕季節是毛竹林撫育、病蟲害防治的關鍵期,需要資金進行竹林管護。有的竹農手頭緊時,全靠‘益林貸’及時解決資金難題。”12月19日,明溪縣夏陽鄉瓦溪村村長鄧芳武說起“益林貸”連聲稱贊。 鄧芳武稱贊的“益林貸”,原來是三明市金融、林業系統今年創新推出的林業普惠金融產品。 近年來,三明市金融監管局、林業局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積極探尋綠水青山通往“金山銀山”的路徑,創新推出“福林貸”和“快農貸”信貸產品。截至目前,“福林貸”累計放款14.50億元,“快農貸”累計放款28.53億元,為廣大三明林農帶來實實在在的“金融活水”。 同時,針對許多林農手握林權證,擁有明晰產權的森林資源,卻無法轉化成為資產的情況,市金融、林業系統又創新推出了林業普惠金融產品“益林貸”和“閩林貸”,打通林權抵押貸款與不動產登記中的信息渠道,將生態公益林補償或天然商品林補助收益權作質押擔保,真正讓“活樹”變“活錢”,滿足林農多樣化、簡潔化的貸款需求。 從5月份至今,僅明溪縣農信社就已發放“益林貸”1109.95萬元,惠及農戶248戶;建行與市金山公司達成合作,審批首筆“閩林貸”產品。 此外,為解決林權結構小型化、林地資源分散化、林業管理復雜化等問題,市金融、林業系統還在全國率先開展林票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出臺了《三明市林票管理辦法(試行)》,將林票制度與“四共一體”、合作造林和托管經營等新模式相結合,引入社會資本,盤活森林資源,增加了農民林業信貸額度。目前,沙縣農商行分別向沙縣高砂鎮的沖厚村和漁珠村整村綜合授信5000萬元和3000萬元。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