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組建三明教育學院 領銜代表:郭穎 建議內容:全市教師繼續教育分散在三明學院、省教育學院和三明電大等高校,難以與一線教育教學實際相銜接,致使有“研”無“訓”,“教、研、訓”相脫節。建議:將三明電大與三明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合并,組建三明教育學院,推動基礎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區教育融合發展,構建我市基礎教育科學研究和師資培訓的新平臺、成人教育和全民終身學習的新基地。 辦理情況:2019年8月28日,三明教育學院正式揭牌運行,整合后的三明教育學院設置內設機構11個。目前,三明教育學院正加快融合,將大力推進“研訓管理一體化、師資配備專業化、教學科研現代化、績效評價科學化”建設,充分發揮中小學教師市級培訓“主基地”、基礎教育科研“主陣地”、基礎教育資源“主渠道”、基礎教育服務“主力軍”、教師繼續教育咨詢指導“主功能”等作用,構建我市基礎教育科學研究和師資培訓的新平臺、成人教育和終身學習的新基地,不斷提升三明基礎教育科研服務水平,進一步推動我市教育高質量發展。 加強互聯網+餐飲的安全 監管保障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領銜代表:郭永強 建議內容:當前,三明地區有多家網絡餐飲平臺,比如“百度外賣”“美團外賣”和“餓了么”等,但我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存在監管隊伍老年化、人手不足、缺少科技的網絡監控手段等問題。建議:一是改變傳統“政府單向治理”模式為“多元參與”治理模式。二是建立互聯網+監管模式,運用“互聯網+”的網絡科技手段進行監管。三是加強市場監督管理局衛生檢測的硬件設施,提升食品的安全檢測功能。 辦理情況: 一是開展摸底調查。 目前,全市實有本埠網絡訂餐第三方平臺2家(“無線三明”“新秀網絡”),外埠網絡訂餐第三方平臺2家(“百度外賣”“美團”),在轄區設辦事處26個?!鞍俣韧赓u”入網食品經營主體共4454家,“美團外賣”入網經營主體2686家,共計7140家。 二是開展信息核查。 持有效期內的餐飲服務許可證及食品流通許可證2042家,證件過期30家,網上未亮證40家,停業107家。對發現的186家不符合要求的經營者督促平臺停止對其服務。 三是開展平臺約談。 不定期約談網絡訂餐第三方平臺當地辦事處負責人,督促網絡訂餐第三方平臺履行對入網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并審查其許可證和實際經營情況的義務,落實平臺食品安全管理責任。 四是開展專項整治。 全年累計出動執法人員2358人次,執法車輛421車次,共約談網絡訂餐第三方平臺35次,查處網絡訂餐違法行為7起,移送公安機關案件1件。 ![]() 領銜代表:黃志強 建議內容:新能源純電動汽車正逐步進入市民購車的考慮范圍,但目前觀望者多,真正購買者較少,主要是充電難問題制約了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建議:所有住宅小區應該安裝電動汽車充電樁。其中,新建小區需要按一定比例提前做好新能源汽車停車位相關設施的配套;已經建成的小區,有條件的通過實施設施改造,使其具備安裝充電樁的電力條件。 辦理情況:近年來,我市相繼出臺了《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通知》(明政文〔2016〕49號)、《關于加快全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促進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明政辦〔2017〕158號),對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和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作了具體安排部署。截至2018年底,我市累計建設公共充電樁903根,總功率46589千瓦,累計補貼1915萬元。 按照“適度超前、車樁相隨、智能高效”的要求,將進一步加大居民住宅小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嚴格落實新建住宅停車位應100%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非固定產權停車泊位應建設不低于20%的充電設施,并納入竣工驗收內容。 新建居民區停車位配套供電設施建設要求與主體建筑同步設計、同步施工。結合老舊小區改造,積極推進現有居民區停車位的電氣化改造,對專用固定停車位,按“一表一車位”模式進行配套供電設施增容改造,確保滿足居民區充電基礎設施用電需求。 加大我市教師隊伍建設力度 領銜代表:官漢聰 建議內容:近年來,我市學校在招聘新教師時,普遍存在招收不滿甚至無人報考的困境。建議:一是拓寬教師招聘的渠道,不能僅局限于通過全省統一招聘考試這一途徑。二是在教師培養方面,要借助三明學院和原來的寧化師范兩個傳統教師培養平臺,出臺更有效的相關扶持政策。三是出臺面向全市教師的激勵措施,讓優秀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充分發揮。四是落實對教師的相關津補貼及待遇,讓教師能安心教書。 辦理情況: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教師工作,不斷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關心關愛教師,全市教師隊伍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一是健全中小學教師待遇保障機制, 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完善績效工資核定辦法,對公益目標完成好、寄宿制及缺編的學校適當核增績效工資總量。特殊教育學校按不低于普通學校20%的比例核增績效工資總量。對評上文明學校等綜合獎項的學校,其獎勵金由同級財政予以保障。全面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制度,鼓勵各地將邊遠鎮區教師納入補助范圍。加強鄉村教師周轉宿舍建設,改善鄉村教師生活條件。 二是完善教師正向激勵機制, 細化教師教學、班主任工作、培優補差、名師名校長等激勵措施,追加的學校獎勵性績效總量,堅持向一線教師、骨干教師傾斜,實行差別化發放,體現優教優酬、多教多酬。 三是確立公辦中小學教師作為國家公職人員特殊的法律地位,強化國家責 任、政治責任、社會責任和教育責任。 四是全面加強師范生培養。 五是完善教師準入和招聘制度,把好“入口關”。 六是完善教師評價和晉升制度。 在現行標準上提高中小學教師崗位比例,暢通職業發展通道。 提升我市社區養老服務質量 領銜代表:鐘春燕 建議內容:我市現有社區養老機構還未能真正適應老齡化程度日趨加劇的形勢和老年人多樣化、個性化的養老需求,主要表現在:一是養老服務場所功能不健全。二是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缺少專職、專業的人員,業務素質和專業化程度不高。三是條件設施簡陋,服務內容單一且質量不高。建議:一是建設相對獨立完善的社區養老服務機構。二是強化社區養老服務機構服務力量的培養。三是解決社區養老服務機構資金投入和服務質量監督評估問題。四是加快發展專業的養老市場和第三方機構。 辦理情況:截至2018年底,全市現有養老機構139家,其中公辦11家、民辦13家(含公建民營)、鄉鎮敬老院115家,基本實現“一市一縣一中心”和“一鄉鎮一敬老院”布局。全市已建標準化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51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161個,覆蓋85%以上的街道和中心城區鄉鎮;建成農村幸福院、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老年人活動中心等各類農村養老服務設施900余處,覆蓋約54.6%的建制村。 一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2018年,我市投入資金125.8萬元,編制完成《養老服務設施專項布局規劃》,分區分級規劃配置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盤活閑置社會資源發展養老服務。加大資金補助力度,建設照料中心每個項目平均補助80萬元、農村幸福院每個項目補助17萬元。規劃新建城區和住宅區按照每百戶不少于20平方米的標準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并與住宅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形成合理布局、功能多樣的養老服務設施網絡。 二是加強護理人員隊伍建設。 將養老護理員培訓納入人才培訓規劃,在名額、經費上予以保障,多渠道爭取培訓經費。開展校企合作定向培養,鼓勵高等院校、中等職業學校相關畢業生到養老機構和社區從事養老服務工作。 三是加強養老機構綜合監管。 開展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開展居家養老服務質量評估,探索建立老年人長期護理保險。 四是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 加強學校周邊食品衛生管理 領銜代表:羅秀貞 建議內容:校園周邊食品安全管理存在以下問題:一是一些校園周邊的飲(副)食品店無證照經營,經營過期、變質和“三無”食品,加工環境衛生條件差,原料及成品存放無防護措施,食物來源不清。二是學校周邊固定餐飲場所、流動攤位周圍成為臟亂差的死角,經常食品垃圾隨地丟棄,增加環衛工人工作負擔。建議:一是建立由衛生、工商、質監、藥監等部門配合的校園周邊食品安全監管長效機制。二是定時檢查與突擊檢查整治相結合,重點在學校學生放學時段開展檢查整治管理。三是進一步加強衛生、法律知識宣傳。四是學校與家長積極配合。五是加強食堂和小賣部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衛生安全條件。 辦理情況: 一是建立管理機制,壓實工作責任。 制定出臺《關于進一步做好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明食藥監餐服〔2018〕4號),切實把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監管作為年度食品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扎實做好各項工作。 二是強化監管手段,開展安全整治。 2018年,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8404人次,檢查校園及周邊食品經營單位3998家次,監督抽檢校園及周邊餐飲食品和“五毛”食品667批次,未檢出不合格;發出責令改正通知書135份,依法查處違法違規案件3起,罰沒金額3萬元,進一步凈化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環境。 三是加強宣傳教育,營造良好氛圍。 一方面,以日常監督檢查和專項整治行動為契機,對校園及周邊食品經營單位進行食品安全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宣傳; 另一方面,通過集中培訓、上門服務等多種手段,加強對校園及周邊食品經營單位負責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員等食品經營者的培訓。四是推進社會共治,形成食品安全社會監督合力,提高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整治成效。 (翁揚群 李遠明)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