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備受關注。我們在戰“疫”的同時,要注意別傳播相關人員的個人隱私信息。 這幾天的互聯網特別是微信朋友圈,仍可見患者、疑似患者乃至重點排查對象的隱私信息。身邊有沒有人被感染,有沒有疑似患者?民眾都很想知道。多數人認為,掌握越多的此類信息,越有助于遠離“危險”。為此,許多人也“樂于助人”,看到后隨手轉發,分享出去。不過,大家要知道,即便被確診的病例,當事人的個人隱私還是受保護的。 無邊界地公布或者傳播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觸者個人隱私信息,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戰“疫”時期也不例外。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隱私被侵犯者可向法院起訴,要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傳染病防治法》對不得泄露涉及個人隱私信息等也有相關規定。 戰“疫”還將持續,與其傳播這類侵犯個人隱私的信息,不如多關注權威媒體和部門發布的防控信息,盡量在家里少外出,外出則要加強防范,這才是最安全的做法,利人利己。否則,圖一時之快,無底線地泄露或傳播侵犯他人隱私信息,觸犯法律,因此給自己惹上麻煩,就太不值得了。 (凌峰)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