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建寧縣大川生物菌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在忙著包裝海鮮菇。“最近正處于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我們落實體溫監測、錯峰上班、食堂分餐等措施,做到生產不斷,平均每天可產出1萬袋海鮮菇。”大川菌業負責人劉沐奇告訴我們,除了保證建寧本地的市場需求外,每天還會銷往三明、福州等地。 疫情當前,為了減少人員流動,大川菌業只開啟了海鮮菇生產線,生產菌棒原材料、制作菌棒都還沒復工。 往年春節期間,大川菌業生產的海鮮菇總是供不應求,日銷售量在3000公斤左右。從2015年開始,為保證春節供應,大川菌業加緊生產制作菌棒,除了滿足當月需求外,年底還儲存120萬袋的菌棒。 “目前,即使不生產菌棒,也還能繼續生產出海鮮菇。”劉沐奇說,存儲的菌棒能滿足4個月的生產量。 疫情期間,訂單還是不斷涌來?!斑\送是最大的問題?!眲迤嬲f,為安全起見,疫情期間公司停運了自有的運輸車隊,改由建寧縣菜市場嚴格管控的車輛運往外地。 大川菌業的海鮮菇何以暢銷?劉沐奇說,秘訣在于生態種植。他們一改以往使用木屑以及闊葉樹制作菌棒的傳統方式,創新性使用梨樹枝條、蓮子殼等農業廢棄物為原料制作菌棒,每月使用梨枝條等下腳料200立方米。 建寧是“中國黃花梨之鄉”“中國建蓮之鄉”,全縣有11萬畝黃花梨,5萬畝建蓮,每年修剪下的廢梨枝、蓮子殼可以滿足1200萬袋食用菌的生產。 菌棒原料生態,種植也全程零化肥農藥。只要澆水保濕,控制好溫度和光線,菌菇就可以生長得很好。 “疫情防控,人人有責?!眲迤嬲f,他們能做的就是保障供應,保質保量生產海鮮菇,切實守護好百姓的“菜籃子”。(黃平柳)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