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這些包子是為你準備的,等你回來一起吃……”2月14日,大田縣公安局建設派出所副所長杜應衡和女兒微信視頻。女兒的一番話,讓原本身心疲憊的他感到絲絲暖意,但更多的是對女兒的歉意。 自疫情發生以來,杜應衡已經十幾天沒有回家,日夜堅守在崗位上。雖然心中充滿了對家人的內疚,但他深知自己作為警察的責任。疫情防控工作每天都在重復著,他一忙就是十幾個小時,餓了就地吃碗泡面。 建設鎮是省級商貿重鎮,外出創業務工人員多。轄區內有KTV、網吧、旅館等場所20多家,還有街道商鋪、食雜店等近千家。這些場所容易聚集人群,杜應衡每天都在勸離聚集人群,宣傳防護知識。一趟趟跑腿、一次次摸排、一次次“苦口婆心”、一次次律法震懾,確保了各項戰“疫”政策的順利執行。 每天戴十幾個小時的口罩,呼吸不暢,但杜應衡總是默默堅守,詮釋擔當。 建樂村村民高姓兄弟倆因祖母遺產分配不均,產生矛盾互相撕扯,引來眾族人勸解。在疫情防控期間,眾人聚集在一起,萬一發生交叉感染,如何是好?杜應衡第一時間到高姓兄弟倆家里耐心勸解,雙方表示會自行協商。 過了一晚上,杜應衡還是放心不下,第二天又利用排查疫情走訪時機,主動登門拜訪。通過約談雙方,走訪“氏大人”,了解到兄弟倆并未解開心結。為了不引起鄰居們的圍觀,杜應衡把雙方當事人請到派出所進一步調解。 當好“和事佬”需要苦口婆心。杜應衡從民俗家規、法律法規等角度對兄弟倆再次進行說教。最終,兄弟倆互諒互讓,達成協議,一起家庭糾紛得以妥善化解。 在疫情阻擊戰中,杜應衡只是堅守在戰“疫”一線廣大基層派出所民警的縮影。他們也是抗擊疫情路上的“逆行者”,是歲月靜好的“守衛者”,為轄區群眾筑起了一道道牢固的“防火墻”。 (三明日報大田記者站 鄭宗棲 陳小瓊)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