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沙縣時益木竹有限公司工人們戴著口罩,抓緊趕制一批銷往美國和澳洲的木線條。 公司負責人吳遠梓看著漸漸恢復生產的廠房,臉上愁容舒展。吳遠梓說,訂單是年前下的,價值近3000萬元。如果不能及時完成,企業很可能永遠失去這個大客戶。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月10日開工后,時益木竹300多名員工只有10多名本地員工復工。“外地員工因為交通管制,無法返崗。”吳遠梓急了。 時益木竹附近的沙縣恒通木業有限公司也有相同的煩惱。得知情況后,沙縣有關部門連夜與周邊縣協調,派專車陸續將148名員工接回。 這是沙縣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例子。 2月以來,沙縣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通過分類精準幫扶,組織開展“訪企業、抓防控、解難題、促‘六穩’”專項行動,成立企業復工復產服務保障組,縣處級領導帶頭赴企業走訪,收集困難問題,實行問題清單制、包干制、銷號制;組建服務實體經濟微信群,“一業一策”制定了支持中小微企業16條、支持三產服務業企業12條等支持產業發展的幫扶政策,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的具體困難和問題,打通企業用工、疫情防控、交通物流等復工復產操作鏈,為企業安全復工、錯峰開工、平穩生產提供有力保障。 自開展專項行動以來,沙縣召開專場銀企對接會,幫助恒興米業等企業協調對接資金近10億元;一天之內為福建臻昕美生物科技辦好生產許可證,1條日產10噸84消毒液生產線順利投產;改現場招聘為線上招聘,幫助49家企業解決用工280人;幫助滿負荷生產的正元化工提供80畝2.3萬平方米的倉儲用房,保證6300余噸產品的存放…… 截至發稿時,全縣龍頭企業、民生企業、產業關聯企業等“三個優先”企業復工率分別達100%、83%、67%。 (三明日報沙縣記者站 肖首洲 鄧書榕)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