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一則“沿海地區在奔跑,我們三明怎么辦?”的大討論在筆者朋友圈刷屏,不少網友參與。 三明是老工業基地,過去因工業而強。隨著沿海地區發展,三明的位次逐漸下滑。沿海地區在奔跑,山區人民群眾有期待,三明怎么辦?此話題無形中引發了三明人更多的思考,喚起了他們比學趕超的精神勁。筆者以為,三明要加快發展,應發揮比較優勢,根據地方特色找準發展路子,不妨從做好中央蘇區、老工業基地、綠色生態、文明城市四篇文章上下功夫。 講好紅色故事,傳遞正能量。講好紅色故事,激勵紅色擔當,增強干群加快發展的責任感、使命感;用好蘇區政策,發展紅色產業,助推老區蘇區脫貧奔小康。 精準施策,讓老樹發新枝。三明作為老工業基地,可通過“一企一策”“一業一策”等措施,扶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同時從強化招商項目,激活企業家活力等方面著手,推進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 點綠成金,打好生態牌。全力打造“綠都三明·最氧三明”綠色品牌,大力發展森林康養產業、森林食品產業、生態休閑產業、全竹產業等生態型產業,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相協調相促進。 用活新載體,擦亮“文明”名片。三明是全國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發源地,在互聯網時代,要認真做好“互聯網+精神文明創建”文章,不斷優化營商服務環境,以精神文明的提升助推經濟社會的進步。 (福建日報 傅永彪)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