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在三明天泰制藥有限公司的口服制劑車間,裝袋、貼標、打包、塑封,工人們動作嫻熟地對主打產品板藍根進行包裝。 三明天泰制藥有限公司是一家有著50多年歷史的制藥企業,公司主營片劑、顆粒劑、乳膏劑等23類84種藥品,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及東南亞國家。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公司第一時間安排本地工人將倉庫內所有藥用酒精配比為醫用75%酒精,同時發揮藥企優勢,通過各種渠道采購防護物資,先后向沙縣防控指揮部、沙縣總醫院等捐贈醫用酒精近4噸,口罩7000多個。 在積極參與疫情防控的同時,2月11日,公司正式復產。但受疫情影響,大部分上游供應商尚未開工,原料和輔材的市場價格較往常明顯上漲,這讓公司有些措手不及。 “藥用酒精進貨價每噸漲了5000元,公司一天的酒精用量差不多要20噸,光酒精一天成本就多了10萬元。”公司總經理林建宗說。 得知企業資金困難后,縣金融辦與掛包企業干部牽頭工行沙縣支行送貸上門,為企業注入金融支持。 開戶、審批、簽約……工行沙縣支行依托總行簡化貸款審批“綠色通道”,為公司定制了“一對一”金融服務方案。針對部分股東身處漳州的實際情況,沙縣支行聯動漳州工行,將貸款辦理事項前移,僅用5天就為企業授信200萬元,利率低至3.18%。 2月20日,200萬元順利到賬,解了企業原料采購的燃眉之急。“多虧了這筆貸款,讓我們的生產基本恢復正常。按目前的訂單趨勢,產值預計可達1億元。”難題解決了,林建宗對今年公司發展信心滿滿。 (三明日報沙縣記者站 許琰)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