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福建匯華集團三明內配有限公司正在生產一批價值1000多萬元、銷往菲律賓的汽車發動機缸套。 看到生產車間呈現繁忙景象,董事長鄧黃貴如釋重負。此前,他還在因無法一次性還清3700萬元貸款憂心忡忡。 匯華內配公司是三明骨干民營企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公司上游供貨商暫停供貨,下游訂單銷售減少、貨款回籠延遲,導致還款壓力與日俱增。 2月9日,距還款日僅剩10天。中國農業銀行沙縣支行得知企業困難后,立即為其啟動了疫情防控服務快速響應機制,打開應急綠色服務通道,多崗聯動,僅用一周的時間,就為其辦好了展期4年的手續,大大緩解了企業集中還貸的壓力。 在沙縣,像匯華內配公司一樣,因金融機構施以援手,注入抗疫“強心針”的企業不在少數。據統計,全縣10家金融機構已精準對接企業近400家、小吃業主1.1萬戶,已展期或轉貸近1.3億元、授信近5.74億元。 守望相助,共克時艱。自疫情發生以來,沙縣縣委、縣政府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金融工作。主要領導實地走訪金融機構和企業,專項研究中小企業、小吃業等“一業一策”金融服務政策。同時召開專場政銀企對接會,現場互通企業信貸需求及最新金融優惠政策,當場促成簽約11個信貸項目,達成融資意向13.79億元。 沙縣金融辦、人行成立服務專班,全力做好雙向對接,保障關鍵時期金融服務不間斷。各金融機構積極響應,組建“信貸超市”進企業,滿足企業多元融資需求;開辟審批“快速通道”,優化信貸流程,支持企業穩步發展。 在“一業一策”金融服務下,各行各業正有序高效恢復生產經營,積極應對疫情“寒冬”。臻昕美公司僅用10多天就成功辦理信用貸款200萬元,緩解了轉產資金緊缺問題;恒興米業足不出戶就收到當天報件、當天放款的290萬元,正連夜生產大米保障防疫期間供應;恒通木業順利辦理了5筆60萬美元跨境收匯業務,規避了因疫情延遲復工可能產生的跨境糾紛。 (三明日報沙縣記者站 肖首洲 鄧書榕)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