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月10日一大早,尤溪縣管前鎮林源村村醫羅萬箱,照常對村里的衛生院、小賣部等場所,進行消殺作業。疫情期間,鎮衛生院給村里配送了84消毒液,羅萬箱每天兩次對全村的公共場所進行集中消殺。上個月,為抗擊疫情,他還捐出了自己一個月的工資。 今年75歲的羅萬箱,有著40年黨齡和53年的行醫經驗。1968年,23歲的他學醫歸來,便一頭扎進偏僻的大山,成為林源村的村醫。后因工作需要,1988年被調到了鄉衛生院。2006年,本該退休的羅萬箱又被鄉衛生院返聘,相繼從事肺結核防疫和婦幼保健工作,這一干又是8年。 2014年11月,羅萬箱已年屆古稀,在福州的子女多次要把他接到身邊照顧,但都被他拒絕了,他堅持要留在林源村當村醫。羅萬箱說:“山里百姓看病太難了,他們需要我。” “林源有4個村民小組,1700多人口,卻難找到一個常駐醫生。所以,村民也都希望他能留下來。”村黨支部書記羅萬燃說。 “村民們留我,我很高興!”羅萬箱說,小時候,他的媽媽和弟弟患上了麻疹,因當時醫療條件不好,治療不及時引發肺炎,媽媽和弟弟相繼去世。那時候起,他就決心當一名村醫,不讓缺醫少藥的悲劇重演。 巫山村民湯梅英,半癱在床。她家地處偏遠,山路又陡峭,車子都開不上去。羅萬箱每次為她看診時,都得跋山涉水徒步去,去年就為她上門看診8次。 源宅村貧困戶羅春妹不小心摔斷了腿,前后治療花費了近4萬元。她兒媳又患有糖尿病,每年治病就得花不少錢。羅萬箱一直免費為她上門看診。羅春妹說,多虧了羅醫生,現在病情控制穩定。 “風里來雨里去,看病認真又仔細。這句順口溜形容羅醫生,正合適。”鎮駐村工作組組長給羅萬箱豎起了大拇指。 聽說我們來采訪,羅萬箱換了一雙黑亮的牛皮鞋。周邊一位村民打趣道,羅醫生終于肯把寶貝鞋子穿出來了。羅萬箱聽了,開心地撩起白大褂,展示起皮鞋:“這雙鞋是我在1989年買的,當時花了15元,這是真皮的。” 生活節儉的羅萬箱對病人和公益事業卻熱心相助。對村里的低保戶,羅萬箱只收取基本的藥品費,這三四年來就義務為50多人次免費看診。他還多次為公益事業捐款,這一次,就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捐出了一個月的工資。駐村干部告訴我們,2月29日,羅萬箱拿出2300元現金,請駐村干部幫他捐了,用于支持防疫工作。 不僅如此,一個多月來,羅萬箱除了照常給村民看病外,還每天堅持對公共場所進行消殺,給返鄉人員監測體溫,參與疫情防控的宣傳和勸導。 “我多跑跑腿、動動嘴,有助于村干部更好地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羅萬箱說,村里很多人,都是他看著長大的,自己都給他們看過病。因此,大家信任他,肯聽他的話。 的確如此,“有一次,一位從溫州返鄉的村民,非要出村采購,誰勸都不聽。羅醫生一出面勸導,他就情緒穩定下來,肯配合我們的工作了。”管前鎮黨委副書記劉曉明說,在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羅醫生出大力,幫大忙了。 羅萬箱說:“穿了這身白大褂,就要擔起治病救人的責任。我會一直做好村醫這份工作,直到干不動的那一天。” (三明日報尤溪記者站 肖丹 通訊員 肖登超 文/圖)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