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寧化縣濟村鄉三村村貧困戶張清科站在山腳茅草叢邊。一陣呼喚后,只見成群的雞、鴨從密林間、草叢里飛奔而來,團團圍住他,爭先恐后地搶食撒出的谷子和玉米。 張清科今年45歲,是一名肢殘人員,至今單身。因養殖雞、鴨投入小、見效快、勞力要求不高,考慮到他的腿腳不便,房屋周邊都是山林,濟村鄉扶貧辦干部和三村村干部鼓勵他養殖雞、鴨,并幫他爭取到產業扶貧發展資金6000元。2016年6月,他在房前屋后養殖雞、鴨60多只。嘗到甜頭后,從第二年開始,他養殖雞、鴨600多只,兼售雞蛋、鴨蛋,年收入超過6萬元。 從養殖場的搭建,到購買雞仔、鴨苗,寧化縣扶貧辦干部廖福盛和三村村黨支部書記黃尚昆一直陪著張清科忙里忙外。廖福盛多次邀請畜禽養殖專家上門指導,幫張清科提高養殖技術,并利用自己的人脈資源幫助他打開銷路。散養雞、鴨以林地里的雜草、小蟲為食,輔以適量的米糠、谷子、玉米,肉質鮮美,深受消費者歡迎。“雖然我身體殘疾,但我不想低人一等!”張清科感慨道。 2017年,張清科將小額信貸3萬元投入到國有林場,每月分紅由當初的120元增至240元。“我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離不開黨和政府的好政策,也離不開干部們的幫扶。”張清科脫貧了、致富了,搬進了新房,生活越過越紅火。 (賴全平 俞根輝)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