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在總投資10億元的沙縣克勞斯瑪菲注塑機生產項目建設現場,脈動生產線、全自動焊接機器人生產線等項目正在加緊施工。自2月10日復工以來,企業統籌推進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各項工作,員工返崗率已達100%,注塑機、硫化機等產能正逐步恢復。 “目前已產出注塑機63臺,并完成12種注塑機型研發,電控柜測試平臺、云服務虛擬項目等均已完成調試。”天華智能裝備有限公司運營經理吳慧閩介紹。 眼下,沙縣各項目建設像雨后春筍般陸續推開。總投資5億元的大型高端裝備關鍵零部件研發和生產項目正進行鑄鋼和模具車間改造,達產后可實現年產2萬噸精密鑄鋼件,將全面提升機械裝備產業核心競爭力;思凱蘭教育通航實訓項目總投資3億元,涵蓋航空專業學歷教育及航空教學設備制造等項目,將進一步發揮沙縣區位優勢,吸引空港產業集聚。 今年,沙縣圍繞“五比五曬”和“項目攻堅年”活動,以“3+1”主導產業為抓手,將產業項目擺在首要位置,共設11個專項攻堅組,緊盯簽約、開工、投產等關鍵節點,加快推進重點項目落地見效;實行“現場看、微信曬、差異評”機制,每半年集中開竣工和項目觀摩,營造爭分奪秒、緊抓快干的攻堅氛圍。 項目催人跑,壓力變動力。作為干事創業的“主戰場”,沙縣采取正向激勵與督查考核相結合,堅持在攻堅一線考察干部,提振干部精氣神;落實要素跟著項目走,對攻堅一線在專項資金、績效加分等方面予以傾斜,全力保障項目建設;深入開展“訪企業、抓防控、解難題、‘促六穩’”“信貸超市”進企業等活動,集中力量解決148個涉及復工復產重難點問題,為400多家企業和1.1萬戶小吃業主展期或轉貸近1.3億元、授信近5.74億元。 一個項目,就是一個新的增長點。1月至3月,沙縣新開工項目70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2個,完成投資4.14億元。全縣204家規上工業企業、109家限上商貿企業和31家農業龍頭企業均100%復工。全縣上下正以起步即沖刺的姿態力爭把疫情造成的損失搶回來。 (三明日報沙縣記者站 許琰)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