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三明全市地區生產總值、農林牧漁業總產值、規模工業增加值、固投等7項指標增幅居全省前三,我市各項指標增速加快回升,經濟運行加速回暖、企穩向好。 全市生產建設加快恢復,復工復產取得積極進展。3月10日起,重點項目、規模工業企業、限上商貿企業、農業龍頭企業復工率均達100%。規模工業企業產值恢復率回升至110%、用電量恢復率107%,全省“三個一百”工業企業中三明18家用電量恢復率100.6%,4月4日以來,規上工業復工電力指數、達產電力指數增幅均保持在全省前列;鋼材、水泥庫存下降,產能提升;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工業投資逆勢增長15.8%,居全省第2位;310個省市重點項目新開工43個、建成投產3個,人員到崗率100%。 各項政策措施效應正在顯現。全市累計幫助企業減少用電成本7500萬元,減免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1200萬元,減租700萬元,兌現各項穩就業政策補貼3678.9萬元,3月金融貸款凈增52.06億元,為近年來單月最大增量。 “四篇文章”持續做實。中央蘇區工作組密切對接落實中央、省上蘇區政策,全市共向上爭取各類轉移支付資金108.89億元、增長6.9%,5個縣納入新一輪中央國家機關及有關單位對口支援原中央蘇區縣范圍,10個縣(市)納入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范圍。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向上爭取各類扶貧資金2.7億元,制定應對疫情影響決戰決勝脫貧攻堅7條措施,安排1277名貧困人口就近就地就業,幫助1099戶貧困戶解決農產品銷售難問題。工業產業工作組著力打通“五難”操作鏈,我市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做法成為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典型案例。生態產業化工作組順應健康消費新趨勢,策劃生成文旅康養產業重點招商項目25個、總投資150億元。精神文明工作組組織7.5萬名志愿者在一線參與疫情防控,基本建成市民文明積分平臺,以融媒體宣傳城市名片取得積極進展,創城工作扎實推進。 “五比五曬”深入推進,我市進一步優化考核辦法,通過開展“項目攻堅年”活動、實行“五個十”重大項目推進機制,推動全市上下把經濟增長點和各級干部的擔當作為落實到項目上。 (三明日報記者 曾鳳清)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