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他沒有放下過鋤頭和掃把;36年,他的汗水伴隨著三明公路的發展;36年,他的崗位始終在路上。 36年的公路情懷,對于劉金福來說,似乎是彈指一揮間。 36年,他從一名普普通通的養護職工,成長為公路養護的多面手。 36年,他先后獲得省“優秀共產黨員”、省“勞動模范”、福建省公路管理局“最美養路工”、三明市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美交通人”等眾多榮譽稱號。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三明交通人的無私奉獻精神。 2016年,他當選中國共產黨福建省第十次代表大會代表; 他,就是三元公路養護分中心荊東公路站站長劉金福。 我是黨員我先上 2019年5月23日13時30分,國道205線三元區莘口隧道口發生山體滑坡,近9000立方米的山體溜方阻斷了國道205線。 上級下達了命令:“必須在下班前恢復單邊通行,緩解下班高峰期的交通壓力。” 十幾分鐘后,劉金福就帶領荊東公路站里的黨員突擊隊趕到現場搶通。 他們立即設置警戒線、疏導交通、維持秩序,投入多種大型機械。劉金福帶領黨員突擊隊,多個作業面連續奮戰。當天16時50分,國道205線終于恢復單邊通行。6月10日17時50分,荊東公路站養護人員陸續回到班站休息,一陣緊急的電話鈴聲響起,傳來一名駕駛員的著急聲音:“溪口路段發生大面積塌方。” 劉金福立刻放下剛拿起的碗筷,帶領搶險人員和搶險設備趕到現場、 在路上,劉金福和報警駕駛員溝通后,初步了解了現場情況:一輛貨車通過時,發生溜方,懷疑有貨車被壓在里邊。 救人最重要。 “我是黨員,我先上去,查找車輛和駕駛員。不要用機械,小心傷到埋著的人。”劉金福拿起鐵鍬,不顧不時溜下的泥石,一個人爬到溜方上,一點點試探車輛可能掩埋的位置,經過近一個小時的確認,溜方下沒有相關車輛,他才指揮搶險機械繼續投入戰斗。 2016年1月28日,國道205線三元區莘口集鎮與隧道之間發生嚴重塌方。1000多立方米土石方滑下,上百輛車受阻,一輛白色轎車被砸壞。災害發生后,劉金福和荊東公路站黨員突擊隊,立即開展搶通道路工作。 同年2月6日凌晨,正值除夕前夜,省道306線黃砂橋路段發生溜方,山體坍塌,道路被阻斷,車輛排起了幾公里的長龍。劉金福迅速組織站里的所有搶險人員帶著設備趕往現場,連續奮戰近20小時,才恢復通車。 …… 像這樣冒險搶通公路、保障行車安全暢通的事例在劉金福養護生涯中舉不勝舉。 傳承公路人精神 “我們是一群平凡的養路工人,我們熱愛這平凡的工作,這里是我們的家,我們是公路的主人。”這是他在一次演講時說的。 劉金福說:“想帶出一支能戰斗的集體,自己除了率先垂范,肯吃苦,時時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外,還得有過硬的技術。”這些樸實的話語中透露出他對公路養護事業的初心和使命。 “劉金福是好站長,也是我們的好師傅……”員工小洪說。 走進荊東公路站,各種對劉金福肯定之聲不絕于耳。荊東公路站職工人人都是崗位能力,個個都是技術標兵,這得益地劉金福日常的傳幫帶。 他非常重視職工業務技能的培養,鼓勵職工學習,強化練兵。他除了組織職工學科學文化知識,參與業務技能培訓,本著“學用結合,按需施教,注重實效”的原則,他還開展職工崗位練兵活動,促進了職工學習技術的積極性。 這兩年來,劉金福同志常常說,自己離退休越來越近了,必須培養更多的一線能手。當養護作業任務不重時,他就積極組織班站員工學習,把自己的養護技能和養護經驗傳授給每一位班站成員。現在,全站職工每人至少掌握兩種以上的公路養護技術本領,不少職工還掌握多項機械操作技術。 防疫護路兩手抓 2020年春節突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公路人是一次考驗。劉金福說,這個時候,更要守護好這條三明南大門重要通道。 大年初一,他就組織了一批口罩,早早地送到了荊東班站和荊東服務區。 他第一件事情就是帶領值班人員做好荊東服務區的消毒防疫工作。 “荊東服務區作為普通公路的重要休息區,每天的人員出入較多,必須做好防疫衛生各項工作。”他說。 班站人員大部分是外縣市的人員,他堅持每天對班站所有人員進行溫度測量,積極配合好分中心做好各項疫情防控工作。 防疫和養護兩不誤,疫情期間,他帶領班站人員做好汛前排水系統的隱患排查和修復工作,對應急搶險設備進行了全面的保養維修,為即將到來的雨季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多年來,在劉金福的帶領下,荊東公路站在全市公路養護綜合考評中均名列前茅,年年被評為先進班站,管養的國道205線現已打造成“四季有花、四季常綠”的生態型示范公路,贏得了政府和群眾的充分肯定。 心系交通情系路,劉金福用36年的心血與汗水,在平凡的崗位上詮釋著一個公路人的質樸追求——努力做一顆發光的“鋪路石”。 ●駱志雄 廖才林 唐園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