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農張運鑫介紹 東南網6月5日訊(通訊員 傅雯婷 文/圖)“今年我家10畝烤煙全部使用改造后的電烤煙房,每烤用能成本大概節約了200元左右,一年下來,一座烤煙房6烤煙就能增加1200多元的收入。而且,我有兩座電烤煙房,可以幫別人代烤,一公斤3元錢,扣除用電等成本,這塊也能增加3000多元的收入。”6月5日,在三明寧化石壁鎮新華村“讓老區蘇區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烤煙房‘煤改電’”媒體采風活動現場,煙農張運鑫給媒體記者算了一筆賬。 福建三明,是著名的革命老區、蘇區,也是全國為數不多的百萬擔優質煙葉產區之一,常年種煙面積約45萬畝,產煙近120萬擔。烤煙產業,逐漸成為當地農業產業結構中的主導產業,成為老區蘇區人民的主要收入。而寧化縣是全國八大烤煙生產基地之一,福建省最大的煙葉生產縣。 2019年,國網福建電力在工信部門的牽頭下,會同煙草、農業等部門,聯合在寧化縣推行烤煙房“煤改電”工作,以全電烘烤替代以前燃媒烘烤方式,給煙農帶來了“真金白銀”實惠的同時,而且還省心、省力,煙烤過程,無需添加燃料,無需專人24小時值守,煙農直接通過手機APP就可隨時隨地查看和控制烤房的生產狀況。并且,之前的環境污染治理問題將得到有效改善。 煙農采摘煙葉 據三明市寧化生態環境局謝啟海副局長介紹,寧化縣現有6000多座的烤煙房如果全部實現“煤改電”,將有可觀的生態效益。按排污系數計算,每年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83萬噸、二氧化硫排放80噸。 當前,正值烤煙旺季,烤煙房“煤改電”,電力的持續穩定供應,是最大的關鍵。當地供電部門不僅出資247萬資金配套進行電網升級改造,還成立專項電力保障隊伍,24小時應急響應設備故障及電網停電情況下的處置,確保不因故障停電而影響烤煙質量。 已實施煤改電的烤煙房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決戰決勝之年。在新華村,成片的電烤煙房內,婦女兒童忙著摘葉辮桿,男人們運輸、入烤,一派熱鬧繁忙的景象。“目前,我們新華村已經改造了16座電烤煙房,新的智能烤煙,不僅可以省工,還縮短了烘烤時間,降低了生產成本,讓更多的農民在家門口就能賺到錢。而且,電烤煙還可以減少污染環境的尾氣排放量,清新了空氣,也為我們創建美麗鄉村提供了保障。”寧化縣石壁鎮紅旗村黨支部書記吳正芳說。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