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明溪縣,三家豆腐店,東門磨豆腐,西門聽得見。”地處三明市中部的明溪縣人口只有12.8萬人,卻有13%的人長年在國外務工經商。作為全國重點林區,這里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山區縣。 2019年,就是這個人口數量全市最少,資源稟賦也并不算突出的“小縣”,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幅18.2%、工業用電量增幅38.42%、技改投資增速68.8%,三項指標居全市第一。 這樣的成績從何而來?記者深入明溪縣工業企業及有關部門調查走訪,探尋山區創新驅動發展之路。 海斯福 好舒服 年產值8億多元的三明市海斯福化工有限公司,員工僅570人,卻擁有超過240輛私家車,加上優渥的薪資、福利、住房等待遇,“海斯福、好舒服”成為明溪當地順口溜。 從談“氟”色變到連連贊嘆,明溪老百姓的觀念在過去13年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3年,正是海斯福在明溪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快速發展歷程。 “當初海斯福的創業團隊在明溪與其它意向投資地區之間作選擇,從交通區位、原料供應等硬件方面來講,明溪縣的優勢并不突出。但是,創業團隊最終看中了這里務實親商的投資環境,以及高瞻遠矚的產業布局。”5月27日,在海斯福新喬遷的辦公樓內,公司副總經理葉寶剛說。 其實,在海斯福剛落地明溪時,像葉寶剛一樣主動加入的人并不多,大多數人當時還籠統地視氟化工為粗放生產的重污染行業。 與老百姓猶疑的態度不同,明溪縣委、縣政府堅定地向海斯福拋出橄欖枝。這一創業團隊的成員均為高級技術人才,項目計劃研發生產吸入式麻醉劑七氟烷的關鍵原料,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新材料、新能源、新醫藥”,如今明溪人耳熟能詳的“三新”產業,在當時還只是構思中的產業布局,而海斯福就是這個布局中率先落下的重要棋子。 “明溪縣山多地少,勞動力不足,不能依靠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經濟,縣里制定了‘生態立縣、科教興縣’的發展戰略。”明溪縣工信局局長李遠良說,“像海斯福這種能帶來高附加值、高收益的高新技術團隊,正符合我們的產業發展方向。” 李遠良邊說邊從身后書櫥取出一份文檔,這是明溪縣政府于2007年11月10日召開園區建設發展專題會議的會議紀要,當中明確:“要主攻大項目,聚集帶動力,要突出建設和引進一批帶動力強、關聯度高、上下游配套、科技含量高的重大項目。” 海斯福選擇了明溪,種子落入了沃土。項目缺少資金,政府部門積極研究政策,向上爭取扶持;老百姓不理解不支持,政府便組織村民外出參觀,為發展凝聚共識;工廠招人困難,相關部門把宣傳做到村頭,設置推薦獎勵,甚至還定向提供優惠限價房、人才房,增強引才留才吸引力,幫助解決招人難題。 13年來,明溪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幾經調整,但是惠企政策一以貫之、幫扶始終務實到位,在這種環境下,海斯福得以專注發展,快速成長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并于2015年通過并購成為上市公司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如今,海斯福占地200畝、投資5億元的第三期項目已竣工,項目產能全部實現后,可新增產值10億元、利稅1.5億元。第四期項目藍圖已經繪就,占地近500畝的第五期項目規劃也正在逐步生成…… 南方暖 逆勢揚 盡管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停產近1個月,但是福建南方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仍度過了一個“暖春”:今年一至四月份,南方制藥的產值和利潤額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22%和50%。 成立于2001年9月的南方制藥,是明溪縣土生土長的高新技術企業,2014年在新三板成功上市,現已成長為國內主要的抗腫瘤原料藥和中間體廠家,產品范圍逐步向非抗腫瘤藥延伸。 “國家剛剛釋放出新的政策,疫情期間企業繳交社保減免政策,將從原定截至6月份延長至今年年底了。”5月27日, 明溪縣稅務局第二稅務分局局長謝健進園區送政策。他還提醒企業主,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建議企業進一步加大研發力度,積極拓展國內市場。 面對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戰大考,從中央到地方均密集出臺惠企政策。“各個部門都是第一時間送來政策,幫助我們及時把握機遇、化危為機。”福建南方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駱劍平說。 復工復產初期,南方制藥等企業防控物資不足。明溪縣各機關事業單位號召工作人員縮減用度,合力為企業籌集生產所需防控物資,確保企業順利復工復產。 “我們要多站在企業的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李遠良說。政府在服務過程中的換位思考,貫穿于南方制藥在明溪近20年的發展歷程中。 隨著城區建設發展,位處明溪縣城郊的南方制藥公司需要“退城入園”。一退一入,企業生產如何能夠不受影響?看似兩難,當地政府卻給出兩全的答案:在工業園區規劃100畝、預留200畝土地,同時,將收儲后的舊址部分廠房、土地即時免租給企業使用。這也就意味著,南方制藥不僅能以租賃名義在原址保持企業的生產經營連續性,同時,還能將所獲得的土地收儲資金,投入到新項目的建設中,推動企業擴大再生產。 “這是剛擴建的質檢中心,2019年我們投入1000多萬元,實施這一技改項目。項目交付使用后,公司每年送審注冊的品種可以從原來每年兩三個增加到8個。”同時在公司還擔任質量總監的駱劍平介紹道。2019年,南方制藥新增專利5項,公司持有專利達34項。 政府全力支持,為企業創造心無旁騖的發展環境,創新也就有了更加充足的動力。 鑄鏈條 興產業 6月2日,在福建省明溪經濟開發區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康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內,公司總經理武強正盯著生產設備的安裝和調試。這是一家生產和研發鋰離子電池隔膜的民營科技企業,此前在深圳經營多年。在了解到明溪縣正圍繞鋰電池開展產業鏈招商時,團隊帶著7條生產線來到明溪落戶。 緊鄰康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不遠處,福建瑋士邁科技有限公司也正忙著出貨,這批貨將供給有“國內動力電池‘大哥’”之稱的寧德時代。在園區另一側,他們還擁有一家叫格林韋爾的鋰電池NMP納米導電劑生產企業。 產業鏈招商,招真商、真招商,每一家企業入駐園區都要“過五關、斬六將”。依托本土高新技術企業及校地合作的人才資源,明溪縣建立起一個特殊的“智庫”,由本地企業及高校、科研單位專家,對項目進行前期審核。 “有所為,有所不為。”李遠良這樣解釋明溪縣的招商政策。符合生態環保要求、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符合高成長型企業特點的創業團隊,一定要用最優質的服務爭取到位;否則,即便企業開出的價碼再誘人,承諾的目標再動聽,也不接納。這兩年來,明溪縣已拒絕投資項目十余個。 基于這樣的堅持,明溪縣正以海斯福為龍頭發展新材料產業,并成功吸引上市公司科順落戶;以南方制藥公司為龍頭發展新醫藥產業,集聚紫杉園公司、海西公司、泰豐公司、博諾安科公司等高新技術企業;立足新能源產業鏈招商,已有輕型動力鋰電池、電解液、鋰電池隔膜、鋰電池環保設備、鋰電池NMP和導電漿料等項目投產。此外,還有12個“三新”產業項目正加快建設。28家企業在“一企一策”的政策推動下,新增在建投資項目29項,計劃總投資38.5億元;新策劃產業鏈項目9個、計劃總投資51億元。 明確產業發展路徑,以創新驅動發展,明溪這個“小縣”瞄準“專精特新”的產業切入點,正走出一條工業發展的康莊大道。2019年,明溪縣新材料、新醫藥、新能源“三新”企業稅收比增40.59%,“三新”產業已切實成為明溪縣工業經濟的重要支撐和主要稅源。 三明日報 曾鳳清 三明日報明溪記者站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