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在清流縣賴坊鎮美紅家庭農場,賴清發一早便帶著工人到絲瓜地進行人工除草。“我的絲瓜不打農藥、不施化肥,不僅可以炒菜吃,還可以當水果吃,清甜可口。”賴清發說。 去年,賴清發引進特色臺灣翡翠絲瓜,用豆漿配上生物菌特制營養液進行絲瓜綠色生態種植。結出的絲瓜品質好,每公斤能賣到4元以上,主要銷往福州、廈門、泉州等沿海城市商超,80多畝的絲瓜地,產值近百萬元。 今年,賴清發把絲瓜基地擴大到120多畝,從3月底便開始請村民幫忙種苗,直到前不久才種完。同村村民見種絲瓜有效益,今年有4戶村民跟著賴清發學種“豆漿絲瓜”共30多畝。“希望明年能有更多的村民一起種絲瓜,繼續擴大種植規模,提升產業效應。”賴清發說。 近年來,賴坊鎮瞄準綠色康養產業,引進億元產業項目,重點打造賴坊古民居、南山茶博園、東方龍櫻花基地、麒麟湖、悠然國農旅康養等項目,文旅康養產業初見雛形,來賴坊的外地人逐漸增多。 看到快速發展的文旅康養產業,賴清發嗅到了商機,決定拿出10畝地用作游客采摘體驗,并把沿河連片絲瓜基地的棚架進行高低設計,呈波浪狀。“待綠色絲瓜蔓藤爬滿架子,微風吹過的絲瓜葉如同綠色波浪,非常漂亮。”賴清發興奮地說。 去年10月,外地客商到賴清發的絲瓜基地考察,看到當地優越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合特色農副產品種養。經過多次協商,賴清發爭取到了為客戶提供絲瓜、肉鴨等農副產品的機會。二話不說,賴清發與朋友合資100萬元,買來1萬只種鴨進行養殖。同時,還邀請同村3戶村民共養殖6000只種鴨。 “1萬只種鴨,每月可產蛋2萬多個,產蛋持續半年,每個蛋能賣1.5元-4元,產值就有200多萬元。半年后,種鴨還可以當肉鴨出售,一鴨多用。” 賴清發心中早有一本賬。 “賴清發想法多,也閑不住。”街坊鄰居都夸賴清發腦子好用,人也勤勞。 除了種絲瓜和養鴨,賴清發還引種高糖柑橘新品種“明日見”、楊梅、桔柚等特色水果100多畝,以及茶葉40多畝。復工復產以來,幾乎每天都有村民幫他干活,3個月時間共發出務工工資6萬多元。 “在農村,山好水好,農副產品有較大優勢,只要品質夠好、有特色,就一定有市場,一定有錢掙。”賴清發說。(三明日報清流記者站 巫建輝 彭 程)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