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6月16日訊(本網記者 肖曉敏)三明市首屆網絡文化節之“脫貧攻堅助農行動?縣長當導游直播帶貨”活動即將于6月21日在清流縣舉辦。本次直播將全方位展示清流縣“微游三明”精品線路,讓我們一起去清流微旅游體驗慢生活。 清流是老區蘇區,是全國21個原中央蘇區縣之一,紅色底蘊深厚”。清流先后有2.7萬人參加革命、6000多名兒女參加紅軍,開國領袖毛澤東和朱德等六位元帥、粟裕等七位大將都在清流留下戰斗足跡,朱德指揮的鍋蒙山戰斗,載入中國軍事史,這里有目前福建省保存比較完整的“毛澤東舊居”“朱德舊居”。1930年1月,毛澤東同志率紅四軍進軍清流途中寫下了著名詩篇《如夢令?元旦》,描繪出“風展紅旗如畫”的革命前景。 去清流開啟一場紅色小鎮挑戰之旅:從清流縣城出發,林畬鎮→毛澤東舊居、革命歷史陳列館、紅軍夜校、烈士紀念碑→自助紅軍餐→初心小鎮挑戰紅軍勇士營。 毛澤東舊居。清流縣融媒體 供圖 毛澤東舊居 位于林畬鎮,1930年1月,毛澤東同志率領紅四軍第二縱隊,經連城入清流,途經沙蕪、余朋、溫郊抵林畬,1月15日在塘堀村宿營,并寫下著名的《如夢令·元旦》。舊居為土、木結構的三進大屋,祖屋原名“詒燕第”,占地面積1386平方米,主房間二十四間,三排廂房二十三間,為清代建筑。在這次行軍中,毛澤東同志寫下了《如夢令·元旦》這一光輝詩篇,為全黨全軍指明了“風展紅旗如畫”的革命錦繡前程,是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舊居周邊還保存有紅軍醫院、紅軍夜校、紅軍橋、紅軍井等多處紅色史跡群。 紅軍夜校。清流縣融媒體 供圖 紅軍夜校 林畬紅軍工農夜校為林畬邱氏祖屋,原名“潤暉第”,始建于清代,總占地面積1912.56平凡米。1931年6月,第二次反“圍剿”斗爭勝利之后,紅四軍十一師在林畬駐扎期間,在此開辦了這所工農夜校,選擇文化知識和政策水平較高的紅軍干部授課,幫助普通的紅軍士兵和地方工農干部識文斷字,理解革命道理。夜校前墻,至今尚留有落款為“設立工人夜學免費讀書,反對軍閥壓迫革命”的紅軍標語。 詳細地址:清流縣林畬鎮林畬村塘堀組 中央紅軍村——林畬村 中國綠都最氧三明供圖 初心小鎮 位于中央紅軍村——林畬村,是林畬紅色小鎮的核心項目,現有一切行動聽指揮、血戰湘江、過老山界、突破烏江、智取遵義、奪取婁山關、四渡赤水等拓展體驗項目32項,配有足球場、露營基地、自助餐區、營地宿舍,是企業拓展、研學訓練、黨(團)建教育的最佳選擇。 詳細地址:清流縣林畬鎮林畬村 豫章公廟 中國綠都最氧三明供圖 朱德駐地遺址——豫章公廟 豫章公廟位于清流縣里田鄉里田村后山山腳。主體建筑是一幢重檐歇山、高脊斗拱、翹角藻井、回廊階陛的古代宮殿式建筑,有上下二殿,原系里田羅氏始祖珠公的祀廟,稱“珠公廟”,始建于宋仁宗年間。明萬歷年間擴建后改稱為“豫章公廟”。歷史上曾屢經興廢,幾毀幾建。又因地處山凹,故俗稱“凹頭廟”。原占地面積2900平方米,建筑面積2700平方,重建翻修后,新占地面積為4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3000多平方米。2012年11月,被授予第三批福建省黨史教育基地稱號。正月期間這里的民俗非遺活動精彩紛呈,拔龍、板凳龍、鞭炮陣等。 清流鍋蒙山戰斗紀念館 中國綠都最氧三明供圖 清流鍋蒙山戰斗紀念館 清流鍋蒙山戰斗紀念館由三個部分組成:草坪朱德駐地遺址、漁滄峽戰斗遺址、豫章公廟。2014年開始選址設計,引進客商成立清流鍋蒙山紅色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計劃建設紀念館、主峰景區、游客服務中心、標識牌、景區道路等項目。紀念館主體在豫章公廟附屬房內,展館占地面積150平方米,分三個展廳,共20個展板,內容分為:清流鍋蒙山戰斗歷史背景、意義、作戰圖解、遺址現狀、歷史檔案、參戰將帥、建設規劃圖。 詳細地址:清流縣里田鄉里田村 (景點介紹內容來源清流縣融媒體中心)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