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還沒開課,把破舊的地方修繕一下。”“規劃的涼亭、棧道要盡快施工。”6月22日,在沙縣湖源鄉錦湖村會議室里,十幾名鄉村治理管理委員會的理事們正建言獻策。 錦湖村距離縣城40多公里,全村60歲以上老年人有200多人。去年底,鄉村治理管理委員會多方統籌資金102萬元,利用宗祠附近閑置房屋開辦樂齡學堂,豐富農村老人精神文化生活。 這是沙縣集成改革對健全鄉村治理體制機制的一次探索。依托原有民間村民理事會,集成農村老黨員、致富能手、退休教師等群體力量,改組成立“鄉村治理管理委員會”,使之成為拓寬群眾訴求、解決社會矛盾、做好基層決策的主渠道,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下移。 作為全省縣域集成改革試點之一,今年來,沙縣圍繞破解特色產業發展后勁不足、生態環境硬約束不夠、鄉村振興領域改革單一等問題,梳理了46項重點突破改革項目,進行集成攻關,協同攻堅破題,打造全省首批集成改革助推鄉村振興的實踐案例。 其中,以夏茂鎮為試點,開展強鎮擴權,整合成立鄉村振興綜合服務中心、綜合治理中心和綜合執法大隊,推動部分許可權下放。同時,創新“三票制”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喚醒農村資源資產;以鳳崗街道為試點,探索“街道吹哨、部門報到”方式,建立文明創建“大聯動、微治理”體系;以南陽鄉為試點,探索民情分診機制,實行“一長五員”網格化管理模式。 集成改革“蓄水灌溉”,鄉村振興“多點開花”。目前,沙縣夏茂鎮初步梳理縣級行政審批權下放事項23項,發行林票1000萬元、經營面積1.1萬畝、受益村民4592人;鳳崗街道梳理“吹哨事項”服務類、執法類權責清單177項;富口鎮建立“總支+支部”區域聯建模式,配套制定區域村干部二級績效方案,建強村干部隊伍,助力鄉村振興。 (三明日報沙縣記者站 許 琰)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