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雙坪:奏響鄉村振興“最美和聲”
2020-06-29 09:48:59?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肖曉敏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李氏宗祠 雙坪村公園 當年紅軍作戰地 雙坪村全貌 ●盧素平 吳文凱 熊明歡 溫曉芹 文/圖 雙坪村位于泰寧縣大龍鄉,是革命老區村、產業發展村、幸福和諧村。80多年前,在這片土地上,革命前輩浴血奮戰,軍民魚水情深,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紅色印記。 時光荏苒,如今的雙坪村正奏響鄉村振興“最美和聲”。“現在生活方便,環境更美了,道路兩旁都種上了花草,大家看著心里特別高興。”談起村子的變化,村民鄭銀鑾笑得合不攏嘴。 李氏宗祠是泰寧縣委、 縣蘇維埃政府舊址 入夏時節,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墻面斑駁泛黃的李氏宗祠顯得格外肅穆。對村民而言,宗祠既是烙印在心底的家鄉符號,更是那段紅色歲月的歷史見證。 時光回溯到80多年前。 1934年3月,在第五次反“圍剿”期間,國民黨東路軍第10縱隊湯恩伯步步逼近泰寧,朱德總司令從建寧趕到泰寧,帶領紅軍打響泰寧保衛戰。面對來勢兇猛的大批敵人,紅軍戰士和泰寧民眾毫不畏懼,浴血奮戰,但終因寡不敵眾,縣城再度淪陷。 敵人占據縣城后,泰寧縣委、縣蘇維埃政府及部分紅軍、游擊隊撤離縣城,經梅口、戈口遷移到雙坪村。當年,縣蘇維埃機關工作人員的生活起居就在李氏宗祠內。由于形勢需要,很快,以雙坪、金饒等為基地,組建起縣委和縣蘇維埃政府,歷時一個多月。 那時宗祠內外紅旗招展,紅軍進進出出,小小的村莊革命氣息濃郁。“當時紅軍建立了地下交通站,主要開展地下情報聯絡。”今年70歲的村民李美良,從小聽父母講述關于紅軍的故事。 蘇維埃政府組建后,當地開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同時依托與建寧縣相鄰的優勢,積極開展地下游擊工作。“多虧了紅軍,我家當時也分得3畝田地,全村上下都很感激。”說起發生在雙坪村的紅色故事,李美良很激動。 1934年5月,蘇維埃政府撤離到龍安鄉開展工作。期間,動員1200多名青年參加紅軍,積極籌集軍糧,幫助紅軍挖戰壕、削制竹制武器、抬擔架、救傷病員等,奏響了熱血之歌。 推動紅色文化“再出發” 古樸的李氏宗祠屬明末清初時期建筑,主體由硬式木構磚瓦構成,寬約12米,進深約10米,占地面積約300平方米。2010年,宗祠被正式列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為泰寧縣目前唯一現存的蘇維埃舊址。 如何讓這份寶貴的紅色財富再現生機?近年來,雙坪村堅持健全保護機制,積極向上爭取資金修繕舊址,組織開展紅色文化專題調研,傳承紅色經典,推動紅色文化“再出發”。 “我們在保留其原有風貌的同時,嘗試打造紅色文化精品線路,推動‘紅+古’‘紅+綠’等業態融合,提升革命舊址的吸引力、輻射力、生命力。”雙坪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昌金介紹。 2017年,雙坪村把文化禮堂建設與精品村建設相結合,在村中新建別具一格的“紅色文化禮堂”,將本村紅色文化打造成“四廊”展示的特色亮點,向村民展示革命烈士、軍人等紅色事跡,作為教育當代人愛國愛鄉、興村富民的勵志碑。 自從有了“紅色文化禮堂”,鄉親們一到晚上就喜歡來這里聊聊天。“這些紅色故事,對于我們這一輩來說特別有意義。”村民熊九平說。 時間沖不淡紅色文化的傳承和賡續。這些年,雙坪村還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普查,對流傳的紅色故事進行重點收集整理,并制成專欄進行展示。 紅色歷史不能遺忘。李昌金說:“雙坪村蘇維埃舊址是大龍鄉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一次次主題教育的推動下,大家對紅色文化的理解更深了。” 村莊“蝶變”美如畫 花園式民居鱗次櫛比,紅色舊址開發、村內道路硬化、衛生改廁、村莊綠化等民生工程有序開展……走進雙坪村,一派“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鄉村風情令人拍手叫好。 紅土地上,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近年來,雙坪村通過實行“門前三包”環境衛生責任制,推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引導家家戶戶庭前院后每日清掃,在房前屋后栽果種花,實現從“一隅美向全域美、一時美向持久美、環境美向生活美”轉型。 這些天,趁著晴好天氣,雙坪村綠化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這次綠化總投資5萬余元,完工后將大大改善村容村貌。”李昌金暢想著鄉村發展藍圖。 按照“村美、民樂、班子強”為標準,這幾年,雙坪村黨支部先后投入94萬余元,完成舉蘭門前防洪墻建設、蘇維埃舊址修繕、骨灰樓堂建設、村部辦公樓修繕等美麗鄉村建設項目,走出了一條示范引領、深化提升、轉型升級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的新路子。 在引領老區人民脫貧致富方面,雙坪村也有自己的探索。 早在2008年,雙坪村茶葉專業合作社就已成立,合作社采取“專業社+基地+農戶”利益聯結模式,通過山上建茶園、山下辦工廠、山外建市場,帶動周邊203位農民種植茶葉,有效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目前,合作社茶葉種植面積已經擴展至1200余畝,年產值100余萬元,打響了“金饒紅”“雙龍袍”“正龍袍”“酸夫子”“龍王巖”等諸多茶品牌。其中,“金饒紅”還多次獲得市縣斗茶大賽獎項。 去年,雙坪村村財收入達26.08萬元,村支部通過實施“合作社+貧困戶”等經營幫扶模式,全村貧困戶19戶63人已全部實現脫貧。如今,雙坪村煥然一新,蝶變成安居樂業的小康村落。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