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巖前村的國家地質公園——萬壽巖。三明市委鄉村振興辦 供圖 東南網7月2日訊(本網記者 肖曉敏 通訊員 張韜)2019年以來,三明市以省級鄉村振興試點示范創建為契機,堅持“整合政策、多元投入、點線結合、市縣共推”原則,圍繞鄉村振興“一縣一帶多點”總體布局,念好“謀、全、特、強”四字訣,著力推動鄉村振興試點示范“點、帶、圈”同步提升。 “謀”——謀篇布局明方向 三明市印發《三明市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工作方案》,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重點,以發展農業主導產業為抓手,因地制宜、規劃先行、全民參與,創建24個市級示范村;立足“牢記囑托、綜合試驗”,把握原生態、低成本、有特色的工作要求,開展將樂高唐、沙縣夏茂2個市級鄉村振興綜合試驗示范鄉鎮創建,探索鄉村振興新型體制機制。 三明在全面做好省、市試點示范創建的基礎上,印發《三明市美麗鄉村精品示范村創建工作方案》,充分整合省、市、縣鄉村振興試點示范政策、項目、資金,選擇12個“交通區位便捷、產業基礎較好、人口規模適中、文化底蘊深厚”的行政村,實施三明市美麗鄉村精品示范提升工程,著力推進村民村財雙增收。 以市級精品示范村為核心,通過跨村聯建、資源共享、產業互補等模式,連點串線成面,帶動周邊村莊連片發展,著力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帶和示范片區。目前,全市共有12條以市級精品村為中心的“一縣一帶多點”鄉村振興示范帶,輻射58個行政村(林場),覆蓋人口9萬余。 “全”——掛鉤指導全覆蓋 三明出臺掛包推進工作方案,建立掛鉤聯系制度,安排市、縣兩級領導,深入12個省級鄉村振興特色鄉(鎮)和110省級試點村,與鎮村兩級干部共同謀劃發展思路、策劃重點項目、協調解決問題。同時,要求12個縣(市、區)黨委主要領導親赴基層、親自部署、親自推動,掛包推進市級美麗鄉村精品示范村建設。 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員在服務農業生產、發展農村經濟、推動成果轉化等方面的示范帶動作用,抓實抓好科技特派員制度,推動科技創新人才服務鄉村振興。已創建10家省級以上星創天地(其中國家級7家)、14家省級科技特派員創業示范基地,在全省率先實現省級科技特派員鄉鎮全覆蓋,并將服務范圍擴大至所有行政村。 科特派肖六金在將樂萬芳園林基地現場指導茶花苗木種植。三明市委鄉村振興辦 供圖 建強基層法律服務工作隊伍,扎實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建設。通過實施三個“全覆蓋”工程(即:全市行政村法律顧問全覆蓋、行政村法律顧問微信群全覆蓋、鄉鎮調解組織全覆蓋),“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為基層群眾供“接地氣”的法律服務,著力構建鄉村振興法治保障體系。 “特”——因地制宜顯特色 泰寧縣大田村瑞溪別苑。三明市委鄉村振興辦 供圖 三明市按照“原生態、低成本、有特色”的指導思想,因村施策,在保留村莊自然肌理、遵從村民生活習慣和傳承優秀的本土文化的基礎上進行農房整治。如建寧縣結合“一村一品”思路發展農村庭院經濟,通過積星評優創建美麗生態庭院,實現庭院打造面上有統一、點上有特色的良好效果;泰寧縣大田村在保留粉墻、黛瓦、坡頂、翹腳、馬頭墻的杉陽明韻特色建筑風格的基礎上,依托本土青磚、舊瓦等建筑舊料結合生態山水護岸進行庭院景觀改造和墻體建設。 沙縣夏茂鎮印制的地票。三明市委鄉村振興辦 供圖 在鄉村產業發展、農業農村改革、文明鄉風培育等工作上先行先試,鼓勵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等方面改革,探索鄉村振興新機制。將樂縣??诖鍎撔锣l村治理機制,開展“三聯”活動,充分發揮黨小組會、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等自治組織作用,構建“三治融合”鄉村治理體系;沙縣夏茂鎮探索宅基地有償退出機制,以復墾宅基地兌換“地票”,通過“以地換錢”“以地換地”“以地換房”“流轉交易”“質押貸款”等方式盤活農村宅基地資源,推動城鎮化進程;尤溪縣半山村成立“半月島生態發展專業合作社”,通過全員參股分紅的方式,整合土地、山林等資源,促進農業規?;?、標準化發展。 圍繞當地文化、產業和生態,打造主題突出、亮點紛呈、特色明顯的示范帶。大田縣桃源鎮立足美麗田園、畬鄉古寨、森林氧吧等豐富的資源優勢,以“夢幻桃源·休閑康養”為主題,打造蘭玉美麗田園-東風共享農場-東坂畬鄉古寨-赤頭坂最氧睡眠小鎮鄉村振興示范帶;清流縣注重發揮各村產業優勢和文化特色,突出“點上出精品、面上有特色、村村不同質”理念,打造連接林畬村(紅色資源)-石下村(文旅康養)-元山村(黨建引領)-滄龍村(傳統漁業與休閑觀光融合)示范帶。 清流縣鄉村振興示范帶。三明市委鄉村振興辦 供圖 “強”——做實項目強產業 發揮資源稟賦優勢。引導鄉村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優勢,挖掘文化資源內涵,合理開發,謀劃形成相關產業。梅列區上街村利用市郊區位優勢,通過打造特色鮮明的公社文化街和發展采摘、觀賞、共享等農業體驗項目,吸引市區短途游客;三元區巖前村緊抓機遇,全力推進萬壽巖片區發展,共謀劃發展文旅產業、整治人居環境、提升基礎設施等相關項目9個,投資總額8216萬元。 將樂縣萬安村禽畜養殖廠。三明市委鄉村振興辦 供圖 引進企業強化帶動。利用招商政策優勢,引進企業,制定聯合發展機制,達成互利互惠的共贏合作。將樂縣萬安村初步建成以溫氏集團、金森集團、利農集團等3家上市公司為龍頭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其中溫氏集團實行“公司+農戶”模式,可以帶動400戶農戶發展生態養鴨,戶均年收入可達15萬元;寧化縣安樂鎮謝坊村依托“筍竹特色小鎮”項目,引進康竹竹業公司,新增竹工藝板及外貿工藝品生產線,進一步延伸產業鏈,實現村民家門口就業150人。 建寧縣修竹村——修竹荷塘。三明市委鄉村振興辦 供圖 抱團發展壯大規模。在原有產業基礎上輻射帶動周邊村抱團發展,產生集群效應,進一步擴大農業產業集約發展收益。建寧縣均口鎮修竹村聯合周邊黃嶺、均口等村,圍繞“荷”字做文章,推動逐步形成“宿農家、吃蓮飲、游荷苑、賞荷花、采蓮露、挖蓮藕、聽蓮韻、品荷蟹”等一系列品牌項目,打造鄉村旅游特色區域;清流縣嵩溪鎮元山村聯合周邊青山、塘背等十余個村,通過擴大種植面積、不斷優化品種、嘗試轉型升級,從原先單一的非洲菊,逐步發展到玫瑰、洋桔梗、繡球花、康乃馨、多頭小菊、向日葵、尤加利等20多個品種,產品銷往全國30多個省份。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