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庭院。均口鎮人民政府供圖 東南網7月28日訊(本網記者 肖曉敏)在鄉村振興工作實踐中,三明建寧縣均口鎮隆下村黨支部積極探索“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的鄉村振興工作新機制,以環境整治為切入點、以特色產業為支撐點,促進鄉風文明普遍形成,鄉村振興初見成效。 前期規劃“村民共謀” 隆下村黨支部主要是發揮村里的老黨員、老干部、族長等德高望重人員作用,黨員干部深入群眾當中廣泛聽取群眾意見,深挖細掘歷史文化資源,提出“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這脈絡主線,通過“村民共謀”,切實做到“我的家園我策劃,我的家園我做主”。 項目實施“村企共建” 根據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六個一工作機制,福建省富強石材有限公司全力參與隆下村鄉村振興,簽約承諾每年給予相應物資和資金支持。在劉家環境整治項目實施中,富強石材有限公司為方便群眾休憩,結合公司優勢,統一打磨50套統一規格的石櫈。 環境治理“巾幗共管” 鄉村振興重在環境治理,隆下村實施“支部引領、巾幗共管”,由村婦女主任牽頭,帶領所有家庭主婦參與環境治理,帶頭實施門前三包、雞鴨圈養,帶頭家門口掃清楚、擺清楚,帶頭互相監督、相互促進。 靚麗庭院“全民共評” 由黨支部牽頭,組內戶代表參加,按季度開展靚麗庭院評選,按好、中、差三個等級進行現場打分,對自覺做好庭院凈化、綠化、美化的村民,每戶給予獎勵價值300余元的美麗庭院紀念品,調動群眾深度參與的積極性。 幸福指數“大家共享”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振興。在穩定糧食播種面積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建蓮、煙葉、水稻制種和吊瓜等產業發展,全村建蓮面積300余畝、煙葉面積200余畝、吊瓜種植400畝、竹蓀100余畝、制種800余畝,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2019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95萬元,完成房屋平改坡200多戶、面積達5萬余平方米,雨棚改建700余平方米、戶廁改造全面完成,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明顯提升。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