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知識宣傳進果園 東南網10月11日訊(通訊員 曾程 陳曉星 劉曉維 文/圖) 核心閱讀 地處閩贛邊界、武夷山麓中段的建寧縣,是中央蘇區、紅色土地,也是傳統的農業大縣,如今已形成了蓮子、種子、梨子、桃子、無患子等“五子”特色產業體系,全國每十顆雜交水稻種子,就有一顆來自建寧。 作為一個農業大縣,氣象工作關系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做好氣象工作意義重大、責任重大。建寧縣氣象局在做好提高氣象服務保障能力,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的同時,如何為蘇區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精準服務, 做好“氣象管家” 10月10日一大早,制種經紀人胡長春就來到建寧縣溪口鎮溪口村東坑小組的稻田里,指導農戶收割稻種?!爸品N,天氣很關鍵?!庇兄?0多年制種經驗的胡長春說,稍微掌握不好天氣,就可能造成減產,種子質量也會下降。 “這幾年,氣象和農業部門真是幫了我們大忙?!焙L春感慨地說,原來看不準天氣,遇上大暴雨,剛播下的種子全被雨水沖走了?,F在,打開手機短信,天氣、未來降水量、氣溫變化等數據都有,借助科技種田,大伙更有底氣,種子質量也提高了。 除了短信,建寧縣種子協會的微信群里還能定期收到氣象和農業部門為制種戶量身定制的農用天氣預報,為及時安排制種農事活動提供了科學參考。在制種生產中,農戶最關心的便是天氣。2012年以來,建寧縣氣象局與縣農業農村局加強合作,共同探索制作水稻制種農用天氣預報等氣象特色服務。 早在今年3月,建寧縣氣象局結合當地農業特色,推出“一縣一品”特色氣象服務,與農業部門聯合成立“建寧縣水稻制種氣象服務站”,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水稻制種農用天氣預報、病蟲害防治專題預報等涉農服務,并及時通過短信、微信等方式發送到種業公司、制種經紀人和農戶手中,為水稻制種的搶種、機防、機收、機烘等農事活動提供精準服務。 “建立水稻制種氣象服務站,專業部門做專業事,氣象部門將氣象預報反饋到農業部門,農業專家結合天氣情況,給出相應的生產建議,保證精準服務,為制種產業保駕護航。”建寧縣氣象局副局長阮兆蘭介紹,由此構建起的農戶、企 業、涉農部門三級氣象防災減災信息的互動機制,有效地提升了農業防災減災能力。 為當地提供氣象服務,助推產業發展,是建寧縣氣象局深刻貫徹落實福建省氣象局“四個一”(作一場宣講、聽一次匯報、促一線發展、創一流業績)工作機制的一個縮影。 今年7月,建寧縣氣象局組織工作人員到浦梅鐵路(建寧段)軌排生產基地,開展野外作業防雷安全宣傳和氣象知識科普,把氣象服務送到了項目工地上。入夏以來,為減輕高溫和午后雷雨等惡劣天氣對重點建設項目施工的影響,建寧縣氣象局主動對接、靠前服務,利用氣象現代化建設成果,為施工單位提供氣象數據和精細化的預報預警服務,幫助施工單位及時了解天氣變化,科學有效組織施工。 防雹練兵 逐級貫徹,提升氣象保障能力 今年8月份,福建省氣象局黨組宣講組陳彪巡視員一行深入建寧、泰寧、雷達站、沙縣、永安調研,與三明全體氣象干部職工一道,聚焦“五個突破”,開展了《守正創新,擔當作為,驅動閩西北氣象跨越式高質量發展》主題宣講。 “精細化氣象服務,助力全域旅游?!标惐胝f,氣象部門要積極融入地方重大發展戰略,大力挖掘自身的氣候生態資源,精細化氣象服務,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添磚添瓦。 三明市氣象局深入貫徹學習、深入研討、部署落實“四個一”工作機制,通過每周例會、學習會、黨組會、中心組學習和專題講座等,深入分析發展過程中的挑戰和機遇,凝聚發展共識,明晰三明高質量發展超越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建設任務。 局校共建。9月初,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通信工程學院李英祥院長、福建省氣象局觀測與網絡處任秀文副處長一行,到三明市氣象局開展新開發的天氣現象視頻智能觀測應用現場調測及氣象觀測設備遠程維護交流研討,同時,深入建寧縣金鐃山及福建省最高的氣象觀測站等地調研,與閩江源旅游發展有限公司、三明市氣象保障中心等單位進行座談,交流研討天氣現象智能觀測及氣象設備對道路交通安全及氣象景觀的監測的技術支撐,局校合作深入開展,補齊了當地高山多現冰凍、雨雪、團霧和氣象景觀監測的短板,助力建寧縣旅游業發展。 為助力蘇區高質量發展,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的氣象服務保障能力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建寧縣氣象局認真貫徹落實“四個一”工作機制,以氣象現代化為抓手不斷提升業務能力,努力提高氣象防災減災水平,有效推動各項工作開展。 扎實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針對國內、外疫情防控形勢的階段性變化,進一步增強工作的前瞻性、針對性,繃緊防控疫情風險這根弦,做好“八閩健康碼”的申領、管控、監控工作,建立“八閩健康碼”微信群,落細落實各項常態化防控措施。 凝聚合力,構筑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加強與三明市氣象服務中心和縣農業農村局的聯合會商,制作水稻制種農用天氣預報,發布氣象預測、預報、預警信息等,在禾眾科技網、建寧縣種業經紀人微信群、建寧縣種子協會群等持續推送,為全縣水稻制種搶播、搶種、機收、機烘提供及時、精準的氣象預報。 氣象助脫貧,積極為掛包村爭取資金。為掛包村——建寧縣伊家鄉伊家村爭取縣財政“一事一議”項目資金20萬元、省級種子能力提升專項資金10萬元;100萬元新品種展示示范基地建設項目落地伊家村;落實“陽光N+1(社會組織+老區村)牽手計劃”扶貧資金30萬元,并為每名建檔立卡貧困戶購買了價值740元農產品。 工作人員深入項目工地開展氣象知識科普 崗位練兵,業務成績創新高。率先組建氣象職工裝備保障實訓室,常態化開展職工保障技能演練,崗位練兵落實落細落地。 多措并舉,力促文明縣城創建工作提質增效。積極創建縣級職工之家,進一步豐富干部職工業余生活,引導職工加強鍛煉、增強體質、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改造職工活動室,并獲“創建模范帶頭單位”頂額補助資金3萬元;成功申報中央資金項目——“建寧國家氣象觀測站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這一項目的實施地解決了建寧國家氣象觀測站的安全隱患,有利于基層臺站面貌的改進,樹立良好的對外服務窗口形象,更好地為地方經濟開展優質、高效的氣象服務。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