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三明10月15日訊(通訊員 魏興谷)“小青瓦、白灰墻、坡屋面、翹屋脊”畬族建筑風格的居民住宅樓成群崛起,蜿蜒的小河穿村而過,悠悠綠水、楊柳依依、綠化井然……10月13日,走進永安市青水畬族鄉,繁花滿地,步步美景,一幅別具畬鄉風情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 青水的多彩梯田。 過去,青水畬族鄉只是個不起眼的偏遠鄉鎮,也就因為山高路陡位置偏遠,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長期居全市下游,因此,有人戲稱“青水青水,清貧如水”。 面對基礎設施薄弱、鄉財政收入較低、村民勤勞致富遇阻的窘境,鄉領導班子本著一任接著一任干及“殺出一條血路”的決心和勇氣,定下發展的步調:要讓鄉強,就先要讓村美民富。 青水畬族鄉有什么?早在10年前,鄉領導班子就摸清了“家底”,理起了“家當”: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途經青水的紅色文化、獨具特色的畬族文化、錯落有致的傳統古民居以及良好的生態環境……更重要的是青水還有因“開閩第一”王審知征戰于此,其母病故于此而得名的閩王文化,民間的許多故事和傳說,為青水畬族鄉增添了更深的文化底蘊。于是,鄉領導班子堅定了文旅融合的特色發展之路。 油菜花海惹人醉。 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青水畬族鄉致力于自然、生態、休閑一體化的特色旅游景觀。加大環境整治力度,加強環境整治與鄉風文明建設,在集鎮及村內種植了櫻花、油菜花、桃花等多種植物,建設集鎮景觀休閑步道,將青水畬族村的永寧橋與滄海畬族村的化龍橋連為一體,使散落在兩村之間的龍昌坊、龍長坊、龍德堂、冬發堂這4座古民居通過步道的連接,成為盤亙于青山綠水之中的耀眼明珠,讓游客走進青水就有一步一景的感受。同時利用上青槐(上坪、青水、槐南)旅游發展線路帶來的旅游溢出效應,走出了特色鄉村旅游之路。2019年,青水畬族鄉財政收入約 607萬元,人均收入達 23229元。 青水夜景一角。 一個不起眼的偏遠鄉鎮成功逆襲, 2017年,青水畬寨成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隨后,青水畬族鄉與城里的各家旅行社合作,借助已經打造好的美麗鄉村開發民宿產業,把文化旅游資源優勢逐步轉化成了經濟優勢。目前已建成民宿 16家、床位 300 多張,每年為農民增收約 200萬元。 “工作累了,我就約上幾位好友來這里住上兩天,從忙碌的工作生活中抽離出來,享受這里的‘詩和遠方’。”來自廈門的黃女士是青水畬族鄉的老朋友,一到節假日,她就會來到青水,尋找一家農家樂過上幾天田園生活,品嘗當地特色農家菜。 玉米豐收。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核心。青水畬族鄉打造了“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村民增收致富平臺——青水畬寨蔬菜批發市場,引導村民發展特色種植業,形成農戶只管種、合作社負責銷的村民致富“一條龍”。 鄉強村美民富業興。如今的青水畬族鄉,解鎖特色文旅的發展密碼,正向前邁出堅實的小康步伐。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