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2月24日訊 (通訊員 魏興谷 陳華 ) 冬季的永安羅坊,寒氣逼人,從羅坊鄉政府所在地出發,沿著蜿蜒的盤山公路,行至海拔約1200米處的盤蘭村,眼前云霧繚繞,綠樹翠竹間,層層疊疊的茶園連綿起伏、錯落有致,宛如滾滾碧浪,風景如畫。 在永安,盤蘭村一直很有名,以前是因為窮,山高路陡位置偏遠的現實,導致村民致富受阻,村財收入也是典型的“空殼村”;現在則是因為富,福建盤蘭生態茶有限公司落戶村里,流轉村集體和村民土地,引進武夷山優質茶苗,聘請專業制茶師,加工、制作紅茶與巖茶,產值達450萬元以上,帶動當地76戶農戶發展茶葉生產,助力“空殼村”脫帽和2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 云霧繚繞的盤蘭茶山。魏興谷 攝 “盤蘭村有村民78戶、400多人,隨著盤蘭生態有機茶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村民和村集體有了新的收入增長點。”說起盤蘭村翻天覆地的變化,盤蘭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鐘旺林感受頗深。 盤蘭村是偏遠高山村,空氣清新,生態良好。近年來,隨著年輕人外出務工,村里土地大面積拋荒。好的生態引來好的項目,村民眼中毫無用處的土地,在福建盤蘭生態茶有限公司負責人鐘國峰來說就是“寶貝”。 技術人員指導茶山管理。魏興谷 攝 “這里適合發展茶葉種植。”鐘國鋒說,他們除了看好這里海拔高、生態美,還看好這里已經有400多年的種茶歷史,目前發現的百年以上野茶樹有300多畝,已經被省農業農村廳列入“福建省茶樹優異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工程”項目。 自引進專業的種茶團隊,開始種植盤蘭生態有機茶以來,盤蘭村生動上演了“一片葉子,富了村莊富了民”的精彩故事。 盤蘭村山多地少,十年前,人均年收入只有8000元左右。為了致富,村干部曾帶領村民種過芙蓉李、桃子等,但始終沒實現“富起來”的愿望。2010年,羅坊鄉提出“高山村發展茶產業”的發展思路,從那時起,盤蘭村華麗“蛻變”。 一片茶葉,改變了一方面貌。“村民1畝田地1年120斤干谷租金,村集體山地1斤干茶收1.5元租金?!辩娡终f,除了租金,每年村民除草、采茶等用工費用需要40多萬元。 茶農正在制茶。魏興谷 攝 林深水美茶飄香。歷經十年的演變和發展,目前,盤蘭村擁有生態茶山面積2000余畝,村民人均收入達21000元。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盤蘭村內外兼修,先后獲得了“永安市級文明村”和“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先進村”稱號。盤蘭生態有機茶也先后獲得農業部及歐盟、日本和美國有機產品認證,深受海內外客戶喜愛,并獲得“省級有機茶葉生產綜合標準化示范區”“三明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稱號。同時,盤蘭茶還在今年的三明市“林深水美茶香”活動中榮獲“十佳優質茶葉基地”稱號,榮獲2020年三明市秋季茶王賽閩北烏龍茶組金獎,以盤蘭茶葉為原型故事的茶藝表演獲得優秀獎。 近年來,永安市羅坊鄉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發展茶產業,走出了一條壯大茶經濟、豐富茶文化、打造茶旅游的特色發展路子,越來越多的農民因茶而富裕起來。 因茶而富、因茶而美。被盤蘭生態有機茶改寫了命運的盤蘭村,近年來又著手深耕“茶文化”,做大“茶文章”。 “村里以盤蘭野茶樹群、生態茶園為載體,打造集觀光、休閑、健身為一體的茶山休閑游項目。”鐘旺林說,我們還與茶山休閑游項目配套,村民們集資15萬元,修復了破損的盤蘭寨,還出資60多萬元改造閑置房屋,發展農家樂。 如今的盤蘭村不僅賣茶,還賣起了茶山風景、飲茶文化,向著三產融合的方向大步邁進……盤蘭村正因一片茶葉迸發出勃勃生機。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