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2月26日訊(本網記者 肖曉敏 通訊員 江麗霞 危翠蓮 張德先)2月25日上午,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福建省三明市3位同志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談及電力支持與貢獻時,由衷感謝供電部門提供持久“動力”。 國網泰寧縣供電公司黨員服務隊利用節假日休息時間在朱口鎮王坑村協助茶農搶收明前茶。江麗霞 攝 盧遠由:離不開電力的大力支持 泰寧縣朱口鎮王坑村位于朱青路沿線,距離集鎮3公里,轄7個自然村、11個村民小組,全村共有456戶1936人,屬于全鎮19個行政村中的“后進村”。自脫貧攻堅號角吹響以來,朱口鎮緊緊圍繞“黨建強鎮、產業興鎮、生態靚鎮”目標和“一帶兩區三園”定位,以幫扶責任不松、力度不減、政策不斷為要求,緊盯重點、攻克難點,突出產業帶動、特色推動、政策聯動,探索出了一條“就業、興業、樂業”的扶貧之路。全鎮346戶1041名貧困人口2018年底全部實現脫貧,5個貧困村均滿足14項脫貧標準,2019年底實現全面“摘帽”。 在該村脫貧攻堅戰中,國網泰寧縣供電公司三年累計投入180多萬元對涉及全村用電的配網進行了升級改造,戶均配變容量由2015年底的2.1千伏安提升至3.36千伏安,增幅達62.5%。有了充足的電力保障,村里發展經濟、致富脫貧的信心和底氣更足,全面開啟“造血引擎”模式,成立了“朱口鎮碧豐源專業合作社”,小籽花生、黑籽花生、麻面南瓜、蓮子、洋芋、錐栗等富硒特色農副產品深加工,成為村財增收、貧困戶致富的重要增長點。 村里供電能力、用電質量大幅提升的同時,通過線路的纜化,村容村貌也實現了美化。如今的王坑村,寬敞的村道兩旁,綠樹成蔭,村容干凈整潔,滿目清和。該村土生土長的黨支部書記、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盧遠由說:“幾年前,王坑并不是這樣。新景象、新生活如畫般的呈現,與黨的好政策、地方政府的積極作為及供電部門的大力支持是離不開的。” 國網清流縣供電公司共產黨員服務隊在應對寒潮中第一時間為花農增容改造。危翠蓮 攝 鄭開紅:感謝電力“護花使者”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這是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清流縣聚宏農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鄭開紅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近年來,鄭開紅大力發展花卉種植,成為了當地有名的種植大戶,過上了寬裕的小康生活。致富不忘鄉鄰,他帶頭改良種植品種,引進先進的鮮切花種植技術,以“合作+基地+農戶”的模式,帶領幾十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從播種到收獲,種苗培育、施肥灌溉、恒溫燈照等環節,都得有強勁可靠的電力作為支撐。特別要感謝電力這個‘護花使者’。”讓鄭開紅這么動情的原因,原來是2021年元旦前后,正是大棚花卉生長的關鍵期,可是冷空氣卻輪番“上陣”,這下可把他急壞了。關鍵時刻,國網清流縣供電公司主動上門當起了“護花使者”,組織黨員服務隊進基地、走田頭,制定以電取暖御寒應對措施,第一時間為他及當地的花農新增配變6臺、容量1800千伏安,并新建10千伏線路2.6千米,為萬畝鮮花“溫暖過冬”提供全天候的可靠電力供應保障。 國網明溪縣供電公司共產黨員服務正在為沙溪鄉貧困戶整治家中用電線路。張德先 攝 王德禮:感謝提供持久“動力” 王德禮,明溪縣沙溪鄉黨委書記。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帶領全鄉人民緊盯“兩不愁、三保障”,探索實施黨建引領扶貧工程、產業培育示范工程、就業創業安置工程、綜合保障疊加工程、易地搬遷造福工程等“五大工程”,出色地完成脫貧攻堅各項任務,2018年沙溪鄉摘帽退出貧困鄉,4個建檔立卡貧困村、97戶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實現貧困鄉村到鄉村振興試點示范鄉村的華麗轉身。 “能成為全國鄉村振興試點示范鄉村,其中之一,要感謝供電部門提供了持久‘動力’。”王德禮介紹,在該鄉按照“一村一品”產業布局,先后建成的沙溪靈碩藍莓、永溪橘綠柑桔、梓口坊清水灣生態農業、六合華盛農業、沙溪鮮切花等9個農業基地,打造萬畝柑橘、萬畝紅豆杉、萬畝竹林、千畝煙葉“三萬一千”產業格局中;在沙溪村牛柏嶺、梓口坊村金井小區、碧州布上新村、沙溪扶貧安置區等新型住宅小區的邊遠山村群眾整體搬遷中;在安全飲水、衛生所、幸福院、文化服務中心、休閑廣場等民生事業領域建設中,當地供電部門總能全力給予支持和配合,充當農網升級改造、路燈改造、電能替代、農業生產配套電網供應等工作的先行官,并派駐掛鄉干部架起基層治理和美麗鄉村建設的“連心橋”。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