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家住梅列區富華社區家和小區的居民羅域爵笑著對回訪的市住建局工作人員林斐說。 家和小區是典型的老舊小區,基礎設施老舊破損、管線雜亂無序、化糞池堵塞,居民要求改造的呼聲較高。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住建、街道等相關部門對小區進行現場調研,著手進行微改造,內容涉及管網改造、道路白改黑、小區綠化、外墻修補、增設休閑設施、加裝電梯等各方面。目前,微改造已全面完成。 這是我市著力解決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扎實開展好“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我市把群眾滿意作為評判黨史學習教育成效的重要標尺,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貫穿黨史學習教育全過程,組建工作專班,廣納群眾諫言,利用e三明客戶端開設“我為群眾辦實事”專欄,圍繞民生實事、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做實做足“四篇文章”等方面,廣開言路,多方收集黨員干部和群眾意見建議。 針對民生難點、堵點和痛點,我市梳理出提高群眾生活品質、改善群眾出行條件、加強城鄉社區治理、保障重點人群權益、完善便民便企服務等5大方面22個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作為第一批“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著力解決兒童老年游樂難、市民停車難、入學入園難等基層的困難事、群眾的煩心事。 聚焦群眾煩心事。 我市老舊小區多為上世紀70至90年代建設,由于建成年代較早,建設標準偏低,基礎設施配套薄弱,目前已不能滿足群眾的生活需求。今年我市以居民不同生活需求為出發點,在市區實施61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優先實施基礎類改造,重點改造提升水電氣路等配套基礎類設施,支持加裝電梯,增設停車位、充電樁,發展用餐、保潔、養老等公共服務設施,增加老人休閑活動場所、兒童微游樂設施,進一步解決老舊小區治理難題。 解決基層困難事。 教育是事關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今年我市全力推進市區11個教育補短板應急項目建設,完成2.1億元投資,力爭秋季9個項目竣工并投入使用,新增中小學、幼兒園學位7870個,進一步緩解市區學前教育“入公辦園難”和義務教育“大班額”問題。 察民情、訪民意、深入基層解難題;組織黨員干部深入基層群眾、生產一線,開展全方位調研;摸清群眾的實際需求,收集需求清單,分類歸納……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我市依托12345便民服務平臺,受理群眾訴求69203件,受理率100%,查閱率99.97%,按時辦結率99.94%,反饋率100%,滿意率達99.98%。 圍繞“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民生項目、其他惠民利民實事,各縣(市、區)制定重點民生項目1070項,已完成271項,制定其他惠民項目907項,已完成342項。一項項舉措、一件件實事、一樁樁好事,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更加充實、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來源:三明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吳文凱)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