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祠成黨史教育基地,課前黨史學習閃亮3分鐘……黨史學習教育啟動以來,我市各地利用點滴時間,“見縫插針”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修繕革命遺址,傳承紅色文化。近日,耗資120萬元的三元區西際村樹德堂裝修一新,以全新形象展示在游客面前。這座名列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錄的宗祠,曾是紅軍物資儲備站,現在越來越多單位到此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大龍鄉雙坪村李氏宗祠是泰寧縣蘇維埃政府舊址之一,宗祠內新增設的“黨史專欄”書架格外醒目。《論中國共產黨歷史》《中國共產黨簡史》等一本本黨史類書籍吸引了許多黨員群眾駐足觀看。近年來,大龍鄉先后3次對蘇維埃舊址開展保護性修復,今年以來,更是抓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契機,由政府出資100萬元,村民自發集資11萬元,對舊址進行修繕。寧化縣方田鄉投入28萬元,對地處大羅村的丁氏祠堂進行全面修繕。祠堂門樓的旗臺上,雕刻著鮮艷的五星紅旗,旗上“黨在我心中,永遠跟黨走”字樣催人奮進。丁氏祠堂曾是紅軍后方醫院,近年來,方田鄉將它作為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組織干部、群眾和學校師生到醫院舊址追尋紅色記憶。 爭分奪秒學習黨史。新冠疫苗接種后留觀的30分鐘里,可以做些什么?明溪縣瀚仙鎮的做法是:開辟黨史學習教育新陣地,在留觀室設置“黨史學習教育讀書角”,擺放黨史學習教育書籍,引導、帶領村民們讀書學習、了解黨史,將留觀30分鐘變為“紅色30分鐘”。 在泰寧縣實驗小學五年(4)班,班主任丁合英老師每天利用課前3分鐘,通過生動有趣的語言、圖文并茂的課件,向學生們講述泰寧的革命故事,解讀黨史知識。 (陳光基 張凌波)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