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知識產權作為質押物,為企業量身定制融資貸款授信方案,這是三明市市場監管部門認真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一個縮影。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市市場監管局充分發揮職能優勢,圍繞“知識產權”小切口,做實“我為群眾辦實事”大文章,積極為群眾和企業解難題、辦實事,在學史力行中,不斷踐行初心使命。 搭建平臺解難題。為保護企業知識產權,服務企業長遠發展,市市場監管局著力推動全市首家本土專利代理機構——三明市三元區君諾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落地運營,填補了本土專利代理行業空白;依托“知創福建”平臺金沙園工作站,成立“知創三明”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舉辦線上線下知識產權培訓8場;全面推進“知識產權服務萬里行”活動,持續提升知識產權服務惠企助企便利化水平。 靠前服務助發展。市市場監管局深入開展“入園惠企”活動,為企業提供專利“一條龍”服務,幫助企業申請專利200余件。目前,全市專利授權2008件,同比增長42.61%,增幅居全省第二。推動建行與8家企業簽訂專利權質押貸款意向書,授信意向金額達2475萬元。開展“一對一”精準服務,指導海峽科化、三農新材料等8家企業申報2021年福建省專利獎;制定發布《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清流豆腐皮團體標準》,幫助第一批4家豆腐皮企業申領國家地理標志使用標識,助力清流豆腐皮產業健康發展。 打擊侵權顯成效。市市場監管局深化知識產權服務業“藍天”專項整治,加大知識產權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立案查處專利行政執法案件53起,結案14起。針對農村涉農商標侵權訴訟案件增多,農民知識產權意識不強,知識產權服務能力相對薄弱等情況,主動出擊,聯合市中院成立三明市知識產權服務與保護示范中心,實行“首問首接”“一地辦結”工作機制,成功調解64件農村知識產權糾紛訴訟案件,為29家農村小超市減少經濟損失60多萬元,將35個案件的總訴訟賠償金額從175萬元降到13.5萬元。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