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三明當地媒體報道了將樂縣農民邱觀應,在縣住建局辦公樓通往水南中學一拐彎處的公路邊上義務擺愛心茶攤的故事。邱觀應為什么能夠做到愛心茶攤一擺就是7年?筆者認為,關鍵是他有一顆純樸的愛心。 為何要辦這個茶水攤?邱觀應介紹,這個地方處十字路口,人流量很大,每天路過的有水南中學的學生、環衛工人,還有固定在這里的補衣服、補鞋攤位的攤主。附近小店很少,行人走到這里想買一瓶水都不容易,經常有人進門討水喝。經過一番考慮,就在家門口不遠處支了個茶水攤。 需求就是商機,如果選擇利用“優勢”賣起茶水,一些人還可能稱贊邱觀應很有商業眼光。而邱觀應可貴就可貴在:“經過一番考慮”后,卻選擇了免費供應茶水。為什么?因為他抱持一顆純樸的愛心。也正是這緣由,邱觀應雖然每個月都要燒掉兩罐液化氣,仍然貼時間、貼錢,做到7年茶攤,愛心堅守。而且奉獻愛心、傳遞文明成了邱觀應的“習慣”,他說,茶水夏天可解渴,冬天可暖身,他會把這個免費茶水攤一直堅持擺下去。 一個人的可敬可佩之處,不一定在成就一番轟轟烈烈的偉業,有時就在平凡的與人為善的愛心堅守中。正因此,邱觀應擺愛心茶攤,雖沒有“驚天動地”,但照樣釋放出了文明榜樣力量,產生了示范效應,感動了許多人,于是才出現了:有的鄉下群眾主動到山上采魚腥草、絞股藍、藤茶等,無償提供給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將樂縣水南中學學生,每次把父母給他的零用錢節省下來,買了一次性茶杯放在茶攤,悄然離開…… 樸實的農民邱觀應,沒有豪言壯語,只有純樸愛心。愛心茶攤,飄逸的是茶香,彰顯的是愛心,傳遞的是文明。我們為邱觀應點贊!我們更要見賢思齊,像邱觀應一樣抱持一顆純樸的愛心,多關注身邊“愁盼”事,力所能及投身公益,用愛心托舉社會文明。如此,社會上各種各樣的愛心行動才會不斷涌現,愛心公益才有可能蔚然成風。(作者 俞和江) 三明市第二屆網絡文化節 為進一步推動三明市網絡文化繁榮發展,壯大網上主流輿論,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持續打造“網聚正能量·助力新發展”網信工作品牌,中共三明市委網信辦聯合東南網三明站舉辦三明市第二屆網絡文化節。活動期間,開展優秀融媒體作品征集評選表彰活動,力爭推出一批有較強吸引力、感染力的圖文、短視頻、微電影、H5、動漫等形式多樣的優秀融媒體作品,共同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參與方式: 即日起至2021年10月31日前,請將作品等資料發送至郵箱2780989580@qq.com,郵件主題注明“三明市第二屆網絡文化節”,聯系電話:0598-8252720。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