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9月27日訊 (本網記者 肖曉敏)9月27日上午,中國共產黨三明市第十次代表大會在市會議中心開幕。黨代會報告回顧了近5年的發展歷程,謀劃了未來5年的發展藍圖,力爭到2025年,主要經濟指標走在全國革命老區前列,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700億元以上、人均GDP突破14萬元,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一、未來五年,三明市將奮力建設“一區六城” “一區”,即“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這是黨中央、國務院賦予三明的重大歷史使命,是今后一個時期三明發展的總抓手。要發揮比較優勢,激發內生動力,解放思想,擔當作為,奮力走出一條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努力把三明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好,讓三明老區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六城”,即“魅力紅色之城”。發揮三明老區蘇區紅色資源優勢,突出長征出發地地位,傳承弘揚蘇區精神,繁榮發展紅色文化,發揮“風展紅旗如畫”品牌作用,爭創全國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 “新興工業之城”。發揮三明老工業基地優勢,加快傳統產業綠色轉型、科技轉型,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發展,讓老工業基地煥發新活力。 “綠色生態之城”。發揮三明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重要孕育地、實踐地優勢,堅持“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理念,一體推進美麗城市、美麗城鎮、美麗鄉村建設,探索創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持續打響“中國綠都”品牌,建設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市,打造全省綠色經濟重要增長極。 “和諧文明之城”。發揮三明全國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發源地優勢,堅持以二次創業精神推動精神文明建設上新水平,持續打響“滿意在三明”品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 “改革創新之城”。傳承三明改革創新基因,堅定不移高舉改革旗幟,推動重大改革再出發,做到老改革有新創新、新改革有新突破,為全省全國探索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三明經驗”。 “包容開放之城”。繼承發揚三明開放包容的優良傳統,堅持“跳出三明發展三明”,全方位融入全國全省發展大局,進一步提升開放發展水平,在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更大作為。 二、全力增創“五大新優勢” 推動三明發展再上新臺階 (一)增創產業發展新優勢,推動創新發展再上新臺階。加快經濟高質量發展,關鍵在產業,落點在項目,出路在招商,根本在創新。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大抓產業、大抓項目、大抓招商、大抓創新 (二)增創中心城市建設新優勢,推動協調發展再上新臺階。城鄉承載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蘊含著高質量發展潛力。要堅持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立健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局面。 ——打造“大三明”中心城市、打造縣域特色經濟新格局、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區 (三)增創綠色經濟新優勢,推動綠色發展再上新臺階。綠色是三明最亮的底色,也是三明未來發展的最大優勢所在。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為具體抓手,開展“綠色經濟發展攻堅戰役”,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爭創全國綠色經濟發展試驗區,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 ——構建綠色生態體系、構建綠色產業體系、構建綠色金融體系、構建綠色消費體系 (四)增創特色改革新優勢,推動開放發展再上新臺階。三明是一座具有改革創新基因和開放包容特質的城市。要大力弘揚敢為人先的精神,用好閩西南協同發展區政策和京明、滬明特殊親緣,拓展對內聯結和對外開放空間,打造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 ——全方位推動重大改革再出發、全方位深化區域協作、全方位提升對外開放水平 (五)增創精神文明建設新優勢,推動共享發展再上新臺階。新時期精神文明建設是從三明開始的,要堅持共建共治共享,以高水平的精神文明建設引領創造高品質生活,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讓人民群眾享有更優質的公共服務、讓人民群眾享有更完善的社會保障、讓人民群眾享有更宜居的城市環境、讓人民群眾享有更豐富的文化生活、讓人民群眾享有更安全的社會環境 三、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一以貫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一)突出“兩個維護”,旗幟鮮明講政治。 (二)突出總攬全局,凝聚強大合力。 (三)突出大抓基層,打造堅強戰斗堡壘。 (四)突出“沖沖沖”,提振干事創業精氣神。 (五)突出嚴的主基調,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反腐。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