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十次黨代會召開引發我市社會各界熱烈反響 9月27日,市第十次黨代會隆重開幕,我市社會各界通過報紙、電視、網絡視頻等方式,關注黨代會盛況,暢談感想體會。 “看過去五年三明所取得的成績,鼓舞人心,看今后五年奮斗目標,催人奮進!”今年23歲的詹小敏,是一名大四的學生,黨代會開幕時她用手機觀看了直播,深感這些年家鄉發展變化之大。 “報告中提到,要堅持就業優先,統籌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的就業工作,讓我心里涌過一陣暖流。”作為一名準畢業生,詹小敏即將面臨擇業難題,“報告勾畫的未來五年發展藍圖,讓我對家鄉發展充滿信心,希望畢業后能回到家鄉工作,為家鄉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蘇小燕是土生土長的尤溪縣人,近年來,她親眼目睹了家鄉的美麗蛻變,一個平凡的小山村,新添了公園、公廁、農村幸福院,日漸完善的基礎設施讓鄉村換了模樣。蘇小燕說:“這些年村莊的變化有目共睹,相信未來五年家鄉發展還將再上新臺階。” 黨代會召開的喜訊傳來,從大學校園到鄉鎮村莊,從城市社區到企業工廠,人們熱議三明近五年來所取得的發展成就,備感精神振奮、干勁十足。 今年65歲的張廣茂,每天都有讀報習慣,當他仔細閱讀本次黨代會相關報道后,深有感觸地說:“這些年三明的變化真大!城市面貌日新月異,人居環境越來越好,風雨連廊、老年兒童微樂園、廣場綠地等一系列民生設施的建成投用,讓生活在其中的百姓幸福感滿滿。” “三明每年全市民生支出占財政支出近80%,人均GDP已經突破10萬元,人均預期壽命達到了80.02歲,三明真是宜居宜養之城。”看到報告中的這些數據,張廣茂興奮地說,相信在市委的領導下,咱們老百姓的生活會越過越好。 三明是一座文明城,它開放包容的“個性”,吸引全國各地的人到這里創業定居。江西人王浩明來三明才短短三年,卻在這里找到了歸屬感。 每年春節回鄉,老家的親朋好友總會問他:打工的城市是個什么模樣?他總是無法全面地向大家展示三明的魅力。這次三明召開黨代會,他把有關三明這五年的發展變化和未來發展藍圖等新聞轉發到親友群里,讓大家更好地了解三明,看到三明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現在醫療條件進步了,在家門口就能看病,在社區衛生服務站還能用醫保報銷,特別實惠。”今年83歲的鄭森茂老人是一名慢性病患者,對這些年三明發展感觸最深的就是醫療服務能力的提升。 高血壓、糖尿病的常用藥可用醫保報銷,為老鄭大大減輕了負擔。社區上門服務的家庭醫生和每年一次的健康體檢等醫療健康服務,讓他真真實實地體會到醫改給百姓帶來的實惠和便利。 “報告鼓舞人心!”志愿服務欠發達地區大學生志愿者黃景祥通過網絡電視收看了黨代會的開幕盛況,難掩內心的激動。他說,報告提出建設“一區六城”的努力方向,成為全市今后發展的行動綱領,“今后,我將扎根基層,艱苦奮斗,在實踐中鍛煉過硬本領,努力為新三明建設貢獻青春力量。”(陳 睿)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