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1月13日訊(通訊員 肖偉捷 傅淑婷)三明是中央蘇區的核心區,是中央紅軍長征的出發地,是紅旗不倒的革命根據地,是偉人革命的重要實踐地。在血與火的革命戰爭年代,無數三明英雄兒女,用熱血和生命,為中國革命和新中國成立作出了重大貢獻和巨大犧牲。 腳踏這片紅色熱土,你能感受到紅色基因融入了三明人的血脈,更能聆聽到國網三明供電公司全方位打造振興發展的“三明樣板”奏響出的一曲曲“綠色贊歌”。在“雙滿意”的20年里,三明交通越來越便利,風景越來越美麗,百姓越來越富裕,而這悄然發生的變化,在天上、在地下、在水里...... 起航:織起天路向天歌 改善交通,是發展的必由之路,逐夢藍天,更是老區人民長久的期盼。 從1984年開始,三明機場先后勘選了三明、永安、沙縣的8個場址:1993年1月,機場場址選定位于沙縣虬江鄉鳳凰山附近,并啟動建設。可由于種種原因,直到2008年,機場建設依舊未完成。 2010年10月,國家發改委下發批復同意機場場址優化。機場新場址選定于沙縣城區東北側、福銀高速公路南側,占地5143畝,距縣城中心區約4公里。 消息傳來,振奮人心。但機場新場址比沙縣城區高約170米,最高填方62米,最高挖方達80多米,挖填方總量達6000萬立方米,存在工程量大、施工用電不足等一系列難題。 為了讓老區人民早日實現藍天夢,三明供電公司專門成立重大項目服務團隊,克服山高路陡、泥濘濕滑等種種困難,實地勘察臨時施工線路選址。同時,結合水泵房用電、線路桿塔建設、機場施工爆破點等因素,項目服務團隊日夜奮戰,認真做好危險點分析、線路選址等工作,順利完成了施工用電選址勘測,為機場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機場通航前,三明供電公司多次組織人員深入現場,對機場客戶專線進行特巡,還幫助機場輸送了兩名技術人員,確保機場供電保障工作萬無一失。 2016年10時35分,航班號為H01109的上海吉祥航空公司全新空客A320飛機緩緩降落在三明沙縣機場。這一幕,讓多少人熱淚盈眶,30多年的夢想終成現實。 隨著空中交通網不斷完善,在外打拼的三明人終于找到了一條回家的捷徑。 2018年11月,三明到重慶的航班正式開通。這對于在重慶工作了10年的周慶國來說,無疑是個天大的喜訊?!拔掖饝赣H每個月都回家看她??墒窃瓉砘靥思?,不論是直達的火車、動車,還是重慶飛往南昌、福州、廈門,再轉動車,都得10多個小時,太辛苦了?!敝軕c國坦言,可90多歲的老母親日夜盼著他?;丶铱纯?。返鄉難,成了困擾周慶國10年的一塊“心病”?!叭缃裼辛嘶丶业暮桨啵湍芏嗯闩隳赣H了?!?/p> 便捷的“空中巴士”,不僅方便了往來群眾,也為三明的發展插上了“翅膀”。明溪縣宏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蓋洋鎮有200畝種植基地,主要種植非洲菊、玫瑰等鮮花。原先,鮮花只能在福州、廈門、南平等省內城市的花店銷售,每20朵售價8元。三明機場投入使用后,公司的鮮花通過航班遠銷北京、上海、廣州和武漢等國內一線城市,每20朵可以賣到12元。 三明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奮力答好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相協調相促進的時代答卷。 蓮子種植,是三明市建寧縣的農業支柱產業之一,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種植歷史。建寧蓮子因粒大而圓潤,色白如凝脂,易煮爛又久煮不糊,香酥可口,而久負盛名。全縣年產干蓮2300噸左右,產值近7000萬元。 然而,傳統的蓮子烘烤法子就兩個,太陽曬和炭火烤。當地蓮農基本都采用炭火來烘烤??商炕鹂荆瑒荼匾仙娇撤チ帜緛碇谱魈炕?,長久將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 一邊是產業要發展,一邊是生態環境要保護,如何破解發展與生態間的矛盾?2020年,三明供電公司在建寧縣大力推廣全電智能烤蓮技術,蓮農只要將采摘回來的蓮子,通過機器、電烘烤房就可輕松實現蓮子剝皮與烘干。 “通過全電智能烘烤房烤出來的蓮子外表好看有光澤,一公斤蓮子能比原來多賣20元左右。烘烤時也不用盯著,可以忙別的農活。”建寧縣濉溪鎮大元村村民李有根算了一筆賬:他家有蓮田20畝,用全電智能烤蓮技術,一年可增收2萬多元。 如今,建寧全縣已有1000多戶蓮農用上了蓮子電剝皮機、電烘烤房,全電智能烘烤為當地蓮農帶來了“真金白銀”。 此外,寧化縣積極實施烤煙房“煤改電”工程;永安市大力推廣空氣源熱泵烘烤筍干技....“一縣一特色”鄉村電氣化示范點建設,為革命老區綠色發展“插上翅膀”,也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化為生動實踐。 蝶變:魚兒“游”出致富路 三明市清流縣是全省最大的淡水魚養殖基地,全縣漁業養殖面積5.8萬畝。近年來,清流縣從養殖品種、養殖模式、漁旅結合等方面下功夫改革,使漁業始終保持健康良性發展。 嵩口鎮梓材村木南組村民魏八生曾是省定貧困戶,一家三口靠種田為生,家庭生活極為困難。2018年,他申請了3萬元小額扶貧信貸,承包了13畝魚塘。 剛開始,魏八生沒有經驗,完全是按著傳統模式進行粗放養殖。這種方法出魚少,產出的魚只能在年底上市,沒有市場競爭力,一年下來,并沒有多少的利潤。后來,幫扶干部為他聯系了水產養殖技術專家進行指導,專家給出的方案是高密度、精細化養殖。魏八生非常認可方案,但有一個難題擺在他的面前:高密度、精細化養殖需要增氧,這需要充足的電力,而他家的魚塘距離主線路比較長且跨河,拉線難度大。 國網清流縣供電公司得知魏八生的用電申請后,立即到現場勘察線路。經過設計,制定了最佳線路方案,并立即開展立桿架線,共架設電桿6根,新架線路330米,確保魚塘充足、可靠供電。 “電力足了,養殖密度也上去了。我還對魚塘實行了精細化管理,分期分批撈魚上市,每天都有收入,‘貧困帽’就一步步摘了?!蔽喊松f。 為了當好漁民的“電保姆”,清流縣各鄉鎮供電所都與養殖戶簽訂養魚用電協議,一旦魚塘出現供電故障,供電所服務隊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在最短的時間里恢復用電,確保漁民用上可靠電。 金杯銀杯,不如口碑。20年來,三明供電公司始終傾力推進電力“雙滿意”工程,讓客戶滿意,讓黨和政府滿意,用“海陸空”為老區建設賦能,打造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三明樣板”。山水相依,林城相融,交通便利,小吃遍地,美麗三明等你來一場“醉氧”之旅。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