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廠工作人員正在攪拌酒糟 肖劍一 供圖 東南網11月23日訊(通訊員 熊明歡 李少蘭 肖劍一)近日,三明泰寧縣下渠鎮渠口村泰紫茅酒廠的負責人劉祖昌和員工正忙著仔細檢查即將發往上海、廣州等地的酒產品密封是否完好。走進酒廠,庫房里擺滿了酒缸,飄出陣陣酒香,細細回味,會發現香味中帶著一絲紫薯的清甜。 談及“泰紫茅”的由來,劉祖昌總說這三個字具有一定的意義和美好的祝愿。“我們泰紫茅酒是以本地紫薯為原料,而茅臺是大家公認最好的白酒之一,我們希望該酒能成為泰寧的代表,便給他取名‘泰紫茅’。” 2012年酒廠剛創建那會兒并非一帆風順,由于劉祖昌前期設備投入太多,導致資金周轉不過來,創業的第一年便遇到了難題。下渠鎮黨委政府與劉祖昌的溝通中了解了他的難處后,第一時間下沉酒廠,實地考察了解,多方面幫其爭取資金,拓寬銷售渠道。 慢慢資金周轉過來了,銷售渠道也打開了,現在的泰紫茅酒廠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以場地、技術、資金、務工等形式吸納了周邊20余戶村民加入泰紫茅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在酒廠干活的村民每天能拿到150至200元的工資,酒廠不斷擴大規模的同時,也帶動周邊村民一同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據悉,自2013年合作社成立至今,劉祖昌帶動了百余戶村民種植紫薯600余畝。 為使產品早日投入市場,成品牌、見效益,泰紫茅酒廠針對本地市場的特征,采取“先賣后付錢”的辦法,用“好喝,不上頭”的良好口碑打開了局面,樹立了品牌。針對大客戶、回頭客,提供“存酒”業務,用VIP式服務,收獲了一大批長久穩定的老客戶。 看到如今的收獲,劉祖昌笑著說,“釀酒廠就是我們的事業,這也算是我們發展糧食酒以促成生態產業品牌建設走出的一小步吧。”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