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日報記者 曾鳳清 林思雨 “嘀嗒、嘀嗒……”空調滴水,看似不起眼,卻也有道不盡的家長里短。老舊小區由于未統一安裝空調排水收集管道,或者加裝的管道年久老化,導致空調冷凝水滴落,不僅影響市容市貌、路過行人,由此引發的鄰里矛盾也不在少數。 小小一滴水,折射大民生。市政協委員吉桂紅細心觀察捕捉這一問題,并在市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期間,向大會提交《關于老舊房屋空調排水管滴水的整改建議》的提案。她建議,在老舊小區改造時,把統一安裝空調排水管納入整改范圍,通過管道安裝,將空調滴水直接排至地溝。同時,對新裝空調排水管道進行統一規范,從細節處提升居民生活品質。 不僅僅是對這“一滴水”的關注,在市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期間,市政協委員圍繞推進老舊小區改造,紛紛建良言、獻實策。 “要高點站位、整體規劃,建立統一的老舊小區改造規劃、設計、招標、建設一體化實施標準。”盧美菁委員建議,探索建立高標準推進、長效管理的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機制,解決改造計劃不科學不合理、統籌協調不夠、發動居民參與不到位等問題。 “在規劃、設計期間,要依托街道、社區等基層組織,與小區居民充分溝通,了解居民的需求;在招標、建設期間,要統籌協調、精心組織,高質量做好招標、建設管理工作。”黃發樟委員曾多次參與沙縣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對于老舊小區改造,他有不少務實的經驗。 彭慧靈委員是永安市燕西街道新安社區副主任,多年的社區工作經歷,讓她習慣從一片散落的垃圾、一輛隨意停放的車子中,看到改善民生的著力點。她建議,要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制度,加快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科學規劃城市垃圾收集庫,有序組織實施垃圾焚燒。此外,她還建議在老舊小區推廣增設充電樁(棚),完善運營管理,杜絕老舊小區安全隱患。 邵子華委員是一名物業管理從業者。針對部分老舊小區中老年人居多,政策知曉度較低的現狀,她建議,積極開展老舊小區改造政策宣傳,進一步提升宣傳實效,讓更多人理解、支持老舊小區改造工作。 推進老舊小區改造,讓更多群眾共享改革開放發展紅利。2021年,我市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突出提升社區建設,累計實施老舊小區改造項目121個,改造面積812萬平方米,加裝電梯117臺,新增停車位5016個。 數字的背后,有著百姓的期盼,更有著城市發展的美好未來。何敏雄委員建議,按照城市更新標準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加快“山水城”融合,持續推進我市“現代山水名城”建設,力爭打造全國具有山區特色的城市更新樣板。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