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大愛力量 共筑文明之城 ——三明市持續打造“大愛三明”新時代精神文明新品牌側記 三明日報記者 陳 睿 通訊員 陳 鵬 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創新周末早餐會、居民夜談會“一早一晚”聯系服務群眾機制,探索推行市民“文明積分制”,開展“近鄰·愛心敲敲門”巾幗志愿服務,聘任鄧薇、柯麗婷為“大愛三明”形象大使…… 近年來,三明市委市政府以拳拳為民初心不斷擦亮精神文明金字招牌,在“一區六城”建設中增創精神文明建設新優勢,推動共享發展再上新臺階,實施精神文明改革,在持續打響“滿意在三明”品牌基礎上,打造“大愛三明”新時代精神文明新品牌。 一項項惠民舉措,一件件民生實事,提升城市的質感和溫度,鋪就了百姓生活的幸福底色,唱響了文明城市的大愛之歌。 打造文明創建“新引擎” 精神文明是三明的獨特基因,它融入城市血脈,賦予這座城市生生不息的發展動力。 40多年來,三明堅守為民初心,以百姓所呼所想為出發點,發揮比較優勢,提升文明內涵,持續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向更高層次、更高水平邁進。 文明創建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2021年9月27日召開的市第十次黨代會上,發出了奮力建設“一區六城”動員令,明確提出“增創精神文明建設新優勢,推動共享發展再上新臺階”,為新時期精神文明建設指明方向。 12月23日,我市提出要持續完善提升“滿意在三明”品牌內涵,打造“大愛三明”新時代精神文明新品牌。 12月31日,市委文明辦印發《關于在全市廣泛開展“大愛三明”主題活動打造新時代三明精神文明新品牌的實施方案》的通知。 2022年市兩會期間,建設有溫度的“大愛三明”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標志著我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進入新階段。 匯聚各方力量,弘揚善心善行善舉。由市委宣傳部、文明辦牽頭,各級文明單位、文明村鎮等迅速響應,聚焦群眾“急難愁盼”事,一系列關心關愛社會困難群體的機制措施相繼出臺,健全“長者食堂+社區助餐點+配餐送餐就餐”機制,推出安置殘疾人就業的稅收減免及獎補等各項優惠政策,制定下發《關于做好2022年困難職工精準幫扶工作的通知》文件…… “大愛三明”成為新時代精神文明創建“新引擎”,為打造創新文明品牌增強新動力。 繪制大愛之城“工筆畫” 2021年10月23日上午,市委市政府舉辦首場“周末早餐會”,市領導與15名環衛工人代表共進早餐,聽取基層群眾意見建議,幫助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從去年10月開始,環衛工人、農民工、殘障人士等各類群體都被請為“座上賓”。“周末早餐會”成為一道靚麗風景,以此為平臺架起了黨委政府聽取基層群眾民聲民意、回應群眾關切的“高速路”,吹響了建設“大愛三明”新時代精神文明新品牌號角。 為切實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帶頭走到群眾中去,深入各鄉鎮街道,召開“居民夜談會”,面對面、零距離傾聽百姓心聲,問需于民,精準施策,為民解憂。 “一早一晚”聽民意,“大愛三明”暖民心。提升環衛工人待遇,落實殘疾人關愛措施……早餐會、夜談會上的每一項群眾訴求都被認真對待,經梳理分解,跟蹤督辦,百姓煩心事變身為看得見、摸得著的“為民辦實事”。 隨著“大愛三明”主題活動的持續推進,三明精神文明創建又添新注腳。關心“一老一小”,全市新增44個長者食堂、19個五星級農村幸福院,惠及老年群體近萬人。實施派送“大愛三明 善行民政”六大惠民禮包。深化“雛燕關愛”行動,1.23萬名孤兒、無人撫養兒童、農村留守兒童全部被納入關愛監護范圍;關愛“一殘一病”,推出安置殘疾人就業的稅收減免及獎補等各項優惠政策,補助殘疾兒童康復救助資金399.75萬元,為1178名殘疾人精準適配輔具1466件、補助資金157.93萬元,資助10.87萬名醫療救助對象參保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資助資金3479.36萬元,累計醫療救助11.85萬人次,救助補助金額1751.42萬元;關注“一弱一困”,精心部署2022年困難職工精準幫扶工作,復核確定困難職工數量。年內計劃建成20座環衛工人休息小屋,組織開展“大愛三明 安‘薪’有我”、就業援助月、充分就業社區創建等活動,組織開展各類招聘活動119場,達成就業意向4378人,市婦聯“近鄰·愛心敲敲門”巾幗志愿服務項目入選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4個100”最佳志愿服務項目。 全市上下以溫暖民心、愛心助學、關愛健康、就業援助、志愿同行、褒揚善舉“六個專項行動”為抓手,凝心聚力解難題,用心用情辦實事,讓百姓在“大愛三明”活動中,看到新變化、得到真實惠。 共筑精神文明新高地 大愛精神與時代同行,志愿服務與文明同在。 各級婦聯組織巾幗志愿者們深入村居社區,開展形式多樣的“近鄰·愛心敲敲門”巾幗志愿關愛服務活動,通過普法宣傳、健康義診、愛心義剪、關愛空巢老人等志愿關愛服務,用實際行動弘揚雷鋒精神,為群眾送去溫暖。 將愛心融入志愿服務的日常點滴,全市6937個志愿服務團隊、35.9萬名志愿者,依托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廣泛開展文明實踐活動,僅三四月份,就有70.96萬人次參與疫情防控志愿服務。“感謝”“辛苦了”……群眾聲音化為悅耳音符,譜寫出新時代文明新樂章。 設“無形銀行”儲存“文明積分”。近年來,我市創新探索市民文明積分制,將市民日常文明行為量化為“文明積分”,調動市民參與文明實踐活動積極性。目前,市民文明積分平臺已正式上線,通過平臺市民可實時查詢、兌換積分。與金融單位合作推出“文明貸”金融產品,已累計為1272戶授信文明貸額度1.58億元。 以榜樣力量引領文明風尚。我市聘請奧運冠軍鄧薇、殘奧會冠軍柯麗婷等出任“大愛三明”形象大使。發揮文明榜樣示范引領作用,激發更多市民參與公益慈善、投身志愿服務。 緊扣“大愛三明”主題,各級各部門精心策劃,開展了200多場次系列主題活動,通過開展“大愛三明”主題歌詞征集、“最美瞬間”攝影創作大賽等文明主題文創活動,激活文明創建熱情。市特校組織家長、教師志愿者開展“大愛三明心手相牽——讓愛在春天綻放”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市客家文化活動中心推出周周有戲看“大愛滿三明”主題晚會;團市委開展“大愛三明 青春同行”愛心體檢公益活動…… 號角吹響,戰鼓擂動。下階段,我市將根據《“大愛三明”宣傳工作方案》,匯聚社會各方力量,持續完善提升精神文明創建內涵,以建設“大愛三明”新時代精神文明新品牌為新起點,全力塑造精神文明建設新優勢、新高地,為推動三明革命老區振興發展邁上新臺階提供豐潤的道德滋養和強大精神力量。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