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巢“引鳳歸” “陸續也有青年回來,單打獨斗一陣子又去了大城市。”張嘉平是泰寧青年人才驛站的負責人,他向記者介紹,大多數青年滿懷熱情返鄉后,由于缺資金、缺人脈、缺渠道,大多都打了退堂鼓。“泰寧是山區,如何用好寶貴的生態資源做文章,講實話,我們也不懂。” “要破局,就要敢于創新。”2020年8月,泰寧縣委人才辦、人社局、團縣委三部門聯合牽頭建成了第一家青年人才驛站,用于聯系和服務青年人才,驛站配有創業導師隊伍,縣工信局、發改局、農業農村局、科技局等涉及青年創業部門的分管領導都聘為創業青年導師,根據創業者的具體領域與階段,擇優推選最有利于支撐創業者創業的導師,實現精準對接與有效輔導,讓創業青年少走彎路,提高創業成功率。 “我之前在外當兵,聽說家鄉成立了青年人才驛站,抱著試試的心態,回來了。”溫林旺是一名95后,談到為何返鄉創業,他說,“泰寧好山好水育好物,優質的農副產品我想通過電商平臺銷出去,同時也嘗試直播帶貨。想法很早就有,但心里沒底。青年人才驛站配備了創業導師,團縣委負責我的創業項目回訪跟蹤,有組織在,放心干。” 像溫林旺這樣的返鄉青年,在人才驛站中還有很多,驛站為青年創業者人才,建了一個“巢”,獨棟占地195㎡的驛站,能提供獨立、寬闊的會議室、洽談室、書吧等設備,配備齊全。定期舉辦的讀書分享會、政策解讀、創業人才交流、青創產品推介等系列活動,也在不斷優化青年創業理念,幫助創業者下好“先手棋”。 譜好“協奏曲” “凡是開頭難,沒有資金寸步難行。”林桂燕是一名80后,曾在一線城市任寶馬4s店售后經理,滿懷豪情回到家鄉投資民宿,大量的資金投入后,卻又遭遇了疫情,資金無法及時兌現。 為了建立解決青年創業貸款融資瓶頸問題,泰寧縣著力探索長效機制,推出“青創貸”政策,采取擔保、還款多樣化的措施降低創業貸款門檻。“貸的10萬元,解了燃眉之急,現在我的民宿也轉入了正軌。”林桂燕說道。截至目前,通過降低貸款利率、貼息等方式,團縣委共為創業青年發放貸款224戶,貸款金額3213萬元,累計貼息220.53萬元。 “引鳳歸”靠政策、靠人才集聚,也靠婚戀交友環境,讓家安下來。“傳統的青年聯誼活動,做游戲、現場牽手,讓我們年輕人感覺壓力很大,單單一小時的游戲,就要選擇另一半交流,也存在困難。”小肖是泰寧縣鄉鎮的一名“90后”,他坦言原有的交友模式,成效并不顯著。婚戀問題不解決,大量青年還是留不下。 為了服務青年人才,泰寧團縣委精準推出青年人才公益課,將同類型青年人才匯聚在青年人才驛站,以形式多樣的活動,讓人才碰撞思想,在學習技能的同時交友,擴展青年朋友圈。 “目前籌劃開展十期主題活動,第一期預報名階段就有三十余位青年提交申請。”泰寧團縣委負責人介紹。另一邊,縣總工會也推出青年療休養專班,著力為青年搭建交流平臺。為了留下青年,各部門都輪番上陣,搭建婚戀交友平臺,譜人才回流協奏曲。 固巢“育鳳來” “我在四川讀大學,剛好看到泰寧縣發布的‘家燕歸巢 筑夢泰寧’活動,想回鄉來實習就業。”小許是一名應屆畢業生,報名了泰寧縣第四季“家燕歸巢 筑夢泰寧”活動,目前已向縣內企業遞交了簡歷。“家燕歸巢 筑夢泰寧”行動,是大學生見習促就業活動,采取網絡發布、現場對接等方式,促成大學生上崗實習就業。 “在大城市租房、吃飯每月就要花費幾千元,回家生活成本低,對比下來,本地三四千元的收入,能陪在家人身邊,幸福指數更高。”小許向記者展示著手機平臺,上面發布了泰寧縣100余崗位,目前職數還在不斷新增中。“如果能通過3個月的實習期,我想留在家鄉。” 為了幫助大學生深入了解基層情況,積累工作經驗,強化就業能力,吸引青年人才返泰創新創業,泰寧團縣委已連續四年推動見習活動開展,面向本地戶口的在校生、應屆畢業生。 對于應聘實習的大學生,每年組織他們深入企業調研走訪,圍繞農村創業青年發展,帶領學生走進家鄉,了解家鄉。據悉,單2021年度,便有118名大學生上崗見習。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在做好“外來人才”招引的同時,更要抓好“本土人才”的選育,筑巢“引鳳歸”、譜好“協奏曲”、固巢“育鳳來”,泰寧的青年,正逐步從流出外地,又返回家鄉,在泰寧青年人才驛站中匯聚,共譜鄉村振興樂。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