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暢談、專題座談、入戶訪談、定點接談、隨機e談……我市創新“居民夜談會”制度,通過與群眾零距離交流,面對面溝通,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目前全市累計召開夜談會1.5萬多場—— “居民夜談會”把實事辦到百姓心坎上 鄭麗萍 施 組 夜幕降臨,幾條板凳一攏,鄉鎮(街道)干部與村(居)民緊挨著坐在一起圍成一個圓,村(居)民提問題,鄉鎮(街道)干部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連起了干群關系的“同心圓”。 傾聽群眾心聲,解決民生難題。這樣一場場“居民夜談會”,成為了我市村(居)夜色中的“亮點”。 近年來,我市以“居民夜談會”為抓手,持續深化近鄰黨建工作,通過黨建引領辦好惠民好事實事,打響黨建工作品牌。截至目前,全市累計下沉黨員干部5.2萬多人,召開夜談會1.5萬多場,化解問題訴求3.7萬余件,贏得群眾稱贊。 以上率下 “身”入一線聽民聲 在三元區荊西街道荊西社區的“文化簾”涼亭里,幾位老年人正在納涼閑聊。“現在涼亭掛上‘文化簾’既干凈漂亮又遮風擋雨,真是為居民辦了一件大實事!”黃禮抽滿意地說。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我們小區的涼亭雖然建了挺長時間,但是雨天擋不了大雨,晴天遮陽效果也不好,掛上‘文化簾’后現在更熱鬧了。”黃禮抽是這里的常客,說著涼亭的細微變化,臉上掛著幸福的微笑。 居民生活的點滴變化,源于一場“特殊”的“居民夜談會”。 5月10日晚,市委主要領導赴荊西社區召開了“居民夜談會”,現場圍繞“創新社區治理 養老服務提質增效”主題與居民代表連心夜話。會上,市領導對居民反映的問題進行一一解答,并明確了責任人、整改時限和整改措施。 短短一周后,小區的涼亭里多了“文化簾”、破損的消防栓更新了、坑洼的路面平整了、破損溝蓋換新了……當晚“居民夜談會”上,居民反映的11個問題得到解決,實現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 “會上,我提到小區涼亭的問題,希望政府能幫忙解決,沒想到領導對我們老百姓的困難和訴求這么重視,問題很快就解決了!”作為居民代表,王雙喜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提出了問題,沒想到政府為民解決問題不僅提速更提質了。 5月6日以來,根據市委統一部署,市級領導深入所掛點的村(居)參加“居民夜談會”,與群眾面對面交流,認真聽取問題訴求及意見建議,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得到基層廣泛好評。目前,參會市領導共收集梳理307個問題和訴求,其中已完成整改21個,其余正按預定時間節點有序推進。 在市級領導干部的示范帶動下,各縣(市、區)處級領導干部積極下沉到村(社區)參加“居民夜談會”,全市上下形成了聽民意、解民憂、辦實事的濃厚氛圍。目前,全市409名縣(市、區)處級領導,已有386名到428個村(社區)參加“居民夜談會”,收集群眾問題訴求1360個、意見建議854條,解決相關問題1089個。 群眾利益無小事。推廣“居民夜談會”制度以來,我市廣大黨員干部,以上率下,“身”入一線走村入戶已成為新常態,與群眾坐在一起,以心交心,聽民聲、察民情、解民憂。 暢通渠道 搭好干群“連心橋” 家住三元區城關街道芙蓉社區的鄧長泓,每次驅車駛過芙蓉巷時,都要對新設置的路名標識牌連連稱贊,因為這個小小的標識牌極大方便了大家的生活。 群眾滿意度都藏在這些細節里。“以往寄送快遞,因為沒有路名標識牌,快遞員經常找不到地址,有了標識牌后大家收寄快遞就方便許多。”居民黃愛芳舉了一個例子,“這件事大家反映都很強烈,沒想到不久前召開了一場‘居民夜談會’后,這么快就解決了。” 5月10日晚,芙蓉社區一場以“完善公共服務設施 提升小區居住品質”為主題的“居民夜談會”如期召開。會上,居民代表們就芙蓉新村芙蓉路道路移交管理問題提出意見建議。市政府主要領導認真聽取居民意見后,當場要求市城管局及時整改落實,并讓有關部門督促,確保會后能馬上解決。 目前,“芙蓉路”路名標識牌已設置完成,不僅對今后交警、城管等部門開展道路的管理執法等工作提供便利,同時也極大方便了居民出行,進一步保障群眾出行安全。 干群一起談身邊民生“小事”,也議鄉村發展大計。 永安市小陶鎮五一村依山傍水,環境優美,立足資源優勢發展鄉村旅游,成為村民增收的重要手段。為此,村里舉辦了一場“居民夜談會”,主題是如何將鄉村旅游做得更好,促進鄉村發展。 伴隨著田埂吹來的涼風,大家坐在一起,各抒己見:“村里準備籌建五一農文旅產融交流園項目,但是在項目申報、政策對接上還有許多不暢的地方”“漢劇文化由于沒有很好地傳承和保護,漸漸要失傳了”……通過夜談,大家集思廣益,五一村未來發展之路越來越清晰。 夜色雖暗,但群眾袒露的心里話卻讓黨員干部的工作方向更明了。會后,市領導會同夜談工作組,對群眾反映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漢劇文化保護、文旅融合發展等意見建議進行認真梳理,主動協調文旅、發改等部門幫助解決相關問題,并積極幫助爭取項目補助資金50萬元。 “這場‘居民夜談會’對我們來說收獲很大,解決了村莊發展的大事。”黨的十九大代表、五一村黨支部書記許光園,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心中有數,治理才有方。一場場“居民夜談會”,讓干群溝通渠道進一步暢通,會上提出的問題立項、處置、督辦、反饋的工作閉環機制讓群眾更加信任滿意,這不僅談出了干部們干事創業的熱情,更談出了基層黨組織引領優化村居治理的新天地。 常態長效 聚焦民情添福祉 “這條水渠修好后,我們再也不用為農田灌溉發愁了,相信今年肯定能迎來大豐收。”得知洞上水渠6月份將完工,明溪縣城關鄉羅翠村村民們都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 一直以來,由于羅翠村洞上水渠道路施工、林業砍伐等原因造成淤泥較多,且多處破損失修,農田灌溉成為擺在羅翠村村民面前的一大難題。5月18日晚,一場圍繞如何解決農田灌溉的“居民夜談會”,解決了村民心頭熱切期盼解決的事。 會后,參會的市領導立即幫助協調爭取項目資金,縣、鄉、村三級聯動,第一時間到現場察看情況、研究制定施工方案,并積極向上爭取20萬元用于水渠修護資金。目前,這一項目正在有序推進。 聯系服務群眾,貴在常態化制度化。會后,羅翠村根據干部群眾的意見建議,完善了羅翠村鄉風文明積分制管理方案,制定出臺了《羅翠村積分制管理細則(試行)》,完成“積分超市”建設。“待‘積分超市’正式營業后,相信村里的鄰里關系會更加和諧,鄉村面貌會煥然一新。”羅翠村黨支部書記羅建文介紹,目前已有85戶村民加入評比。 無獨有偶。沙縣區推行的微網格長管理服務體系,旨在進一步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水平,服務民生。5月16日晚,沙縣區虬江街道翠綠社區舉辦的“居民夜談會”上,微網格長李勝利在會上提出了增加微網格長“福利包”內容的建議。 參會的黨員干部在群眾的你一言、我一語中,了解了民意。會后,在市領導的協調下,沙縣區對“福利包”內容進行豐富補充,新增了每月300元的固定薪酬以及每月4次免費停車次數等福利保障,并向社會公開招募1000名微網長,有效提升了群眾參與基層治理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夜色漸濃,點亮的是民心。今后,我市將進一步推動“居民夜談會”制度常態長效,切實辦成密切聯系群眾的有效載體、解決群眾身邊小事的具體抓手、群眾信賴的民心工程,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打響“大愛三明”新時代精神文明新品牌。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